(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宁)“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治愈不再是遥不可及了。现在我们逐步提出患者要以临床功能性治愈为主,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疾病治疗’向‘疾病慢病管理’过渡,让患者学会带瘤生存。”
11月26日,第十六届健康中国论坛·肿瘤全生命周期管理主题单元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行。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讲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助力。
11月26日,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在会上作主旨报告。
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老年性疾病,且患病率逐年上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死亡率降低20%。陈文明表示,得益于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加深、社会关注度的提升、临床医生诊疗能力的增强以及新药的不断研发,目前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
“多发性骨髓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癌前周期、治疗周期和慢病周期三个阶段。”陈文明表示,在癌前周期上关注疾病的早期筛查、随访和具有高危进展因素群体的防治;在治疗周期上要明确完整诊断和确立个体化分层治疗;在慢病周期上,则重点保障患者持续用药和定期随访。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增多,使该疾病逐渐向慢性病管理转变。陈文明谈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标已从单纯的疾病控制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缓解,并追求临床功能性治愈。新药的早期使用能够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做好从‘疾病治疗’向“疾病慢病管理”的倾斜,我们就要在治疗的基础上,更为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医护人员、社会和患者共同参与。”陈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