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受了委屈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即使有人发现了问起来,只说“我没事”“我很好”...
明明很难过,却对身边的人强撑笑脸,然后一个人躲起来偷偷落泪...
被气到发抖,却不敢当面发泄,而是在睡前反反复复地想,再次气到睡不着。
把愤怒、委屈、伤心、难过这些负能量都藏起来,活成永远温柔、善良、不会发火的“好人”。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认知,认为不发脾气的人,往往是有修养的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但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不发脾气,有可能是一种心理缺陷。那些从不发脾气、表面上看似温和的人,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心理健康的重大隐患。
01
过分压抑的情绪,
爆发时难以控制
那些从不发脾气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愤怒,而是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感受埋藏在心底,不愿意在身边人面前表露出来,也不会去找其他的发泄途径,就这样压抑在心中。
他们有这样的特点:不会合理地表达愤怒的情绪、不懂得把心中的负能量发泄出来,缺乏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处处小心谨慎,甚至为了迎合他人而封闭自我,生怕别人对自己不满意。
长此以往,这些压抑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受到一点小事的影响便会爆发,对自己和周围人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和这样的人关系越亲密,越容易成为他们的发泄对象,承受着他们崩溃带来的伤害,这类人在失去理智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偏激的行为,做出令人后悔的决定。
之前,在重庆发生过这样一起悲剧。
一对小夫妻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争吵了起来,眼看越吵越凶,妻子摔门而出,准备开车离开。丈夫追上去,拦在车前,两人就这样争执了好久,谁都不肯让步。眼瞅着妻子发动了汽车,丈夫张开双臂用身体挡住车不让其离开。
这时候不知道妻子说了句什么,丈夫猛烈捶打挡风玻璃,突然间,车子加速,只听“咣当”一声,车前的丈夫被狠狠甩了出去,后脑勺着地。
120到的时候,丈夫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事后妻子被带到警察局,嘴里一直念叨着一句话: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就好了...
在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本我的概念,他指出,本我是人性格中最原始的状态,是人类残存的生物性冲动。有的人面对本我压抑了过多的欲望和情绪,而这些情绪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当“自我”失控时,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不再受控制,一股脑地爆发出来。那些看起来不会轻易发脾气的人,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做出非常极端的行为。
02
长期积压不满,
容易伤害自身
这类喜欢压抑自我的人被弗里德曼在人格理论学说中称为“C型人格”,也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说的癌症性格,癌症的患病概率高于普通人的三倍。
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往往不愿表达负面情绪,尤其是愤怒,他们通常非常合作、顺从、耐心、被动、和善,且倾向于内向和避免冲突。
冲突来临之时,也不会对他人在行为和言语上表露愤怒和不满,而是将这些情绪压制在自己的内心。因此,周围人很少见到这样的人发脾气。
从现实中来讲,恰当的在行为和情绪上进行自我克制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倘若压抑过度,会造成不良后果。
以愤怒举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达愤怒,遇到事情总是把愤怒压抑在心中,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一件又一件不顺心之事后,压抑的情绪层层叠加。最后内心再也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负面能量,负面情绪喷薄而出,心灵也会受到情绪崩塌的伤害,这些负面情绪同时也会消耗自身。
长时间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并且没有学会如何发泄,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资源,让人产生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甚至会体会到更多的情绪问题:易怒,敏感,烦躁,失眠,抑郁,生活失去意义等。
心理学家格罗斯设计了一个研究,要求一部分志愿者在观看能让人快乐和让人悲伤的视频时,主动控制住他们所感受到的任何情绪。也就是说,不论是开心还是悲伤都不能表露出来。
其中,一半志愿者被要求“观看视频的时候尽量抑制自己的任何感受”,另一半志愿者作为控制对照组,没有类似的要求,只是看视频而已。
结果表明:被要求抑制情绪表现的志愿者,会比正常观看视频的志愿者,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唤醒水平,甚至在视频开始之前就有了。也就是说,被要求抑制情绪的志愿者,消耗了更多的身体能量。
实验还收获了另一个结果,就是抑制情绪的志愿者,对快乐视频的积极感受减少了,但是对悲伤视频的伤感,却并没有减少多少。
所以,如果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积极情绪的感知能力会被削弱,压抑的时间越长,削弱也就越多。然而,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并不会真正的抑制消极情绪,而且也不会削弱对于负面情绪的感知能力。
其他的实验研究也表明,与经常尝试抑制自己情绪表达的人来说,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人际关系更好,幸福感也更高。
因此,C型人格的人由于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可能面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身体健康问题。
03
如何正确发脾气?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群体,有时候抑制我们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们不想伤害别人,我们不想和别人产生冲突等等,这些都能有效的帮我们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但表达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是必要的,也是有帮助的。进化心理学中讲到,“合理地发脾气”具有社会适应性意义。
不但能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底线,也是对自己基本利益的一种保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内心中的压力,将心中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以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
学会适当的向他人倾诉、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有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表达愤怒呢?
01 承认自己生气
情绪是人的本能,坏情绪也是,所以当自己有情绪时不要压抑或否认它,而是要承认它的真正存在,不要告诉自己“忍一忍就过去”。
与自己的愤怒和解,摆脱自我对抗的情绪,一味对抗和憋着情绪,只会让你闷气郁结。
02 直观表达需求
需求表达公式:30%信息 +70%情感。
很多时候,你生气是因为对方行为不符合你的预期。
所以,先清晰地告诉对方你的需求,他的行为差异在哪,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应该做什么。再表达你因为此事有多难过、多失望,让你内心的感受和信息一起被听见。这样,彼此理解,你们的相处质量会越来越高。
03 就事论事,表述客观事实
明确针对特定行为,探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要趁机把负面情绪扩散到别的事,或者翻旧账,剑拔弩张,只会让矛盾激化。比如:“你总是、你之前”等,这些的表达,很容易催化问题。
04 复盘分析
任何的吵架,最终目的是为更好地接纳和理解双方。事后一定要约一个彼此都冷静下来的时间,就这次的矛盾复盘分析,加深明确双方底线,总结后续的相处之道,让每个人都保留自己的完整性。
04
愤怒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若处理得当愤怒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能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还能使我们更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好脾气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的标准。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其将情绪压抑在心里,不如适当地通过某些方式来释放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这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你太狡猾了,你净给我下套。我要是给你来点城府,我就掉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