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巨头面临困境,竟求我国出手相助?还要将生产线搬来中国!

神奇的自然研究仕 2024-09-25 17:53:18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我们常叫它罗罗公司),是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历史悠久,地位稳固。

但就是这么一家“巨无霸”,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思考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合作。

罗罗公司的早期辉煌与技术突破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最早是从造车起家的,说到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豪车劳斯莱斯。可其实,它不只是在车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它同样是个“大佬级”选手。

话说回到20世纪初,罗罗公司是怎么崛起的呢?这还得从两个关键人物说起——亨利·罗伊斯和查尔斯·罗尔斯。

亨利·罗伊斯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年轻时他就凭借超强的工程技能做出了第一台“Royce 10”汽车。

这辆车虽然外形看着平平无奇,但它的性能却出奇地好,尤其是它的发动机,安静、稳定、耐用,不像当时其他车动不动就出毛病。

这个杰作让罗尔斯注意到了他,后者是个爱车成痴的商人,看到这么牛的车,立马决定跟罗伊斯联手,推出劳斯莱斯这个品牌。

到这里,罗罗公司的豪车故事才算刚开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争需要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罗罗公司瞅准了这个机会,把目光投向了更高大上的领域——航空发动机。

战争期间,飞机成为关键武器,而罗罗公司看准了这个需求,迅速开发出了他们的第一款航空发动机——“鹰式”发动机。

这个“鹰式”发动机可不简单,当时全球的飞机还多是一些功率较低的小型发动机,但罗罗公司这款发动机能输出高达200多匹马力,一下子就让他们在航空领域站稳了脚跟。

这个12缸的水冷发动机不但能提供强大的动力,还非常可靠,适应了战争中极端的环境需求,成了英国空军的“得力帮手”。

从此,罗罗公司不光在汽车界是响当当的品牌,在航空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二战之后,罗罗公司更是抓住机遇,推出了多款更新更强的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在喷气发动机领域,它后来居上,一举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

中英合作的初期探索(1950-1980年代)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些年,国内的工业基础可以说是相当薄弱。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高精尖领域,几乎是从零起步。

那会儿,咱们急需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填补这一块的空白。所以,中国从建国后不久,就开始想办法和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和企业打交道,希望能学到一些真本事。

1958年,咱们国家派出了一个技术考察团,远赴英国考察。其中一个重要的行程,就是参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也是中英两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次初步接触。

那时的罗罗公司已经是全球顶尖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能得到他们的技术支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个非常诱人的机会。

接下来,双方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到了60年代,罗罗公司给了中国一个“大礼包”——向中国赠送了一批达特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虽然不算是他们最先进的产品,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有用的“宝贝”了。咱们把这些发动机装在维克斯子爵号飞机上,大大提升了民航的运输能力。

不只如此,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罗罗公司还把他们的MTU系列发动机推向了中国市场。

这种发动机除了应用在民航领域,还被广泛用于各种船只和火车上,帮助中国在多个行业提升了技术水平。可以说,那个年代罗罗公司对中国的技术输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到了1970年代,罗罗公司和中国的合作更进一步,开始在军事领域有了合作。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把斯贝MK202发动机的生产专利权转让给中国。这个操作是个大手笔,直接帮助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那个时期,中英之间的技术合作看起来是非常顺利的。对中国来说,这些技术都是“及时雨”,帮助我们缩小了与西方国家在航空动力领域的差距。

中国从罗罗公司引进的这些技术,不只是简单的装备更新,更重要的是为国内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虽然这些技术在罗罗公司看来不算最新,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

合作的破裂与背后的原因(1990-2010年代)

到了90年代,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技术领域,很多方面开始迎头赶上。对于像罗罗公司这样的西方企业来说,情况开始变得有点微妙。

首先那个时候的全球市场格局也在变,西方国家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戒备心理愈发明显。过去,西方国家愿意卖给中国的技术,大多都是他们认为已经“淘汰”的产品。

但到了90年代,中国不再满足于这些“二手货”了,开始寻求更核心、更前沿的技术。罗罗公司一开始还愿意进行一些合作,但当中国提出想要获取更加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时,罗罗公司开始有些退缩了。

这背后有个很重要的因素——知识产权保护。西方公司,尤其是像罗罗公司这样的技术巨头,最看重的就是他们的技术专利。可以说,技术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而随着中国的技术能力逐步增强,罗罗公司逐渐意识到,继续输出核心技术,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专利如命”的态度,让他们在技术合作上越来越谨慎。

再加上那个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罗罗公司一边要应对来自传统对手(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和普拉特·惠特尼)的竞争,还要面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挑战。

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种高科技、高利润的行业,罗罗公司自然更加不愿意轻易地把核心技术交出去。

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转折点:当时中国曾希望引进罗罗公司更先进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并提出了一系列合作条件,但罗罗公司却突然变卦,终止了这次合作。

对于罗罗公司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们与中国合作的一个“转折点”。从之前的积极合作,转向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即便是面对市场需求,他们也不愿意轻易让步。最终,这种态度的转变让双方的合作逐渐冷却下来。

而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倒逼我们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疫情与全球航空业的危机(2020年至今)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整个世界都被按下了“暂停键”。各国的航班停飞,航空市场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像罗尔斯·罗伊斯这种依赖航空发动机订单的大公司,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罗罗公司可谓是遭遇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2020年上半年,公司亏损了54亿英镑,真的是“赔到裤子都没了”。

为了“活下去”,罗罗公司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首先是裁员,全球范围内裁掉了大约9000名员工,差不多是公司员工总数的17%。

再有就是出售资产,虽然卖掉一些不太核心的业务能换回点现金,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没有太大帮助,毕竟问题的根本还是订单的减少。

更让罗罗公司头疼的是,竞争对手根本没有闲着。无论是美国的通用电气,还是普拉特·惠特尼,都在暗中发力,想要趁着罗罗公司“虚弱”的时候,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罗罗公司一边要想办法保住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一边还得继续投入研发,不能在技术上被对手甩开。

可是,研发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是烧钱的活儿。没有充足的资金,罗罗公司想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继续突破,那是难上加难。

曾经,罗罗公司开发RB211发动机的时候,就因为财务压力差点破产。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比那时还要严重,公司上下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罗罗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和中国的合作。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而且疫情后恢复得相对较快,能够提供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和劳动力资源。

对罗罗公司来说,这个时候跟中国合作,能够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快速弥补他们在全球市场的损失。

重新建立的合作关系与当下的现实

2022年,罗罗公司重新找上了中国,提出了一些合作方案。这次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卖技术”或是“卖产品”,而是更深层次的市场和技术合作。首先罗罗公司同意在中国设立一家民航发动机维修公司。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因为民航发动机是个极其复杂的设备,维修保养需要极高的技术标准。罗罗公司不但会提供技术支持,还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和维修工作搬到了中国,节约了不少运输和人力成本。

这样一来,罗罗公司还能在中国市场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毕竟中国航空市场大,需求也稳定,尤其是在疫情后,恢复速度比全球其他地方都快。在这里设立维修公司,对他们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了维修业务,罗罗公司还承诺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机会,毕竟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个非常高门槛的领域,全球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做得出顶级发动机。

罗罗公司的技术支持,无论是对于提升中国的航空制造水平,还是在未来的自主研发方面,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结语

这次罗罗公司与中国的合作,不单单是一次市场上的利益交换,更是全球经济新格局的一部分。

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更多的企业可能会像罗罗公司一样,重新审视中国的重要性,而中国也将继续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 阅读:0

神奇的自然研究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