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的风还是吹到了成都

成都儿童团 2024-06-05 11:20:39

继萝卜刀和盘手串之后,烟卡的风终于也吹向了成都。最近,一些小区里,公园里都有这样一幅画面:

几个娃儿围在一起,趴在地上,把各种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再以空掌心用力击拍地面,地上的长方形烟卡就翻了一面......

这就是近期小学生们狂热追捧的“烟卡”游戏。

孩子收集这些烟卡的方式也五花八门——路上捡、翻垃圾桶、找陌生人讨,有些孩子甚至给家长买烟,催着家长把烟抽完,将烟盒盖拿走。

对于家长而言,相比于玩烟卡,孩子近乎疯魔地集烟卡更让他们发愁。

“烟卡”,顾名思义,就是烟盒制作成的卡片。

孩子们将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然后通过击打、拍地面等方式,使卡片翻转来赢得游戏,赢家可以带走打翻的所有烟卡。

熟悉吧,80后小时候谁没玩过“扇烟盒”?作为过来人,很多家长也表示能理解,玩就玩吧。但孩子们为了搜集高级的、稀有烟盒“无所不用其极”,让这事逐渐离谱起来,家长们坐不住了!

作为几乎不可能直接获得香烟的群体,孩子们是如何获取第一批烟卡的呢?要么在路上捡、要么翻垃圾桶找烟盒,甚至是找旁边正在抽烟的人讨要烟盒。

“叔叔,你的烟盒可以给我吗?”你能相信这是一位六岁孩子偷偷遛到隔壁小区夜市,守着一桌吃饭的客人,问人要烟盒吗?

有些孩子更机灵,直接跑到茶楼等,一旦看到有人抽完烟,就直接上前讨烟盒。

除此之外,学校外的一些小卖部也在出售印刷的烟卡。一些家长拗不过孩子,默许他们去买卡。但这种假烟卡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网上兴起的烟卡店铺也打出“要玩就玩真烟卡”、“拒绝印刷纯靠捡”的标语, 一些店铺月销量上万。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关于“烟草制品”的经营和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是这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必须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非指定的企业不得印制烟草制品商标标识。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可量刑并处罚金。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

商家卖的这些印制烟盒,已经涉嫌商标侵权。

除了在外头捡、要,孩子们还把家长发展成自己的烟盒供应商,有的家长不仅要把自己的烟盒留给娃娃,还被要求去单位搜集同事的烟盒。一些家长也不忍心让孩子失望,只能照办,同事之间也从分享香烟的交情变成递上烟盒。

团长同事家的孩子,在烟卡流行之前很讨厌爸爸抽烟,家里更不可能给爸爸留一丝抽烟的空间,但是迷上烟卡后,孩子领了零花钱,竟然主动给爸爸买烟,美其名“爸爸爱我,我也爱爸爸”,买烟还必须指定品牌,为的就是“烟盒盖”。

这并非个例,为了增加自己的烟卡数量,许多孩子都开始鼓励家人多抽烟,还不能是太普通的烟。

在网上的烟卡排行榜中,这些烟卡被大致分为垃圾、还行、稀有三种,按照香烟品牌价格和稀有程度明码排价,越稀有、牌子越好,价格就越高。

通过比赛和讨要,一些孩子收集了满满一铁盒的烟卡,成为了班上的烟卡“大户”,被所有同学羡慕。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集烟卡的行列之中,并深陷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集卡行为并非是烟卡带起的。早在烟卡之前,一股疯狂的集卡热潮就已经席卷小学圈,“奥特曼”、“小马宝莉”、“蛋仔派对”都是孩子集卡的热门选择。

与烟卡不同的是,这些卡牌往往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按照精美程度来设置抽奖概率,越精美越难抽。

“集卡”游戏并非这一代孩子的专属。对于80后、90后来说,孩子收集烟卡、奥特曼卡和我们当时集水浒英雄卡、吃干脆面集面包卡类似,属于“换汤不换药”。

这些游戏看似难以理解,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对于孩子而言,确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个孩子身上都承受着不小的学习压力,加上手机、平板被家长高度掌控,集卡这种行为,能够被自己掌控,则被孩子作为放松的一种快捷方式。

无论是收集烟卡、还是其他卡牌,当孩子集满一套卡或者是获得稀有卡时,迅速体验到成就感和兴奋感。这种即时满足在短时间内给予孩子一种愉悦的刺激。

除此之外,集卡这件事情还满足了孩子的一大潜在需求——社交。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同学之间建立友谊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分享玩具和游戏,毕竟没有孩子不爱玩!基于此,烟卡和卡牌更多的则是充当一种“社交货币”,孩子之间通过分享或者交换卡片,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群体社交中,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孩子也会出现一些从众行为。当班级里的第一个孩子开始玩烟卡、并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当第一个孩子抽出稀有卡牌,并获得同学关注时,也会有同学跟着入坑,集卡游戏自然而然流行开来。

每当孩子有新的游戏,家长就会产生新的担忧。

烟卡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重点还是在于“烟”,家长最担心的问题除了因为集卡引发的一些安全隐忧之外,最重要的还有:

过早接触与烟相关的东西,会不会引发孩子对抽烟的好奇心,甚至带来对吸烟行为的积极暗示?

由于烟卡的存在,一些孩子从觉得“吸烟危害健康”到“以爱为名”给家人主动买烟、鼓励家人抽烟,其对于香烟的警惕心似乎越来越小了。

有的家长认为“不用担心,像之前的萝卜刀一样,小朋友热衷的游戏来的快也去的快,也仅仅是玩游戏而已。这样的游戏至少不伤视力,而且能够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但也有家长持反对意见“过早接触烟就增加孩子吸烟的风险,应该明令禁止。”

在处理孩子的烟卡上,大家也是各行其法。

有简单粗暴,直接剪掉的、或者联合学校没收的,海南省海南海口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已在、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等对“烟卡”销售展开专项检查,从根源上杜绝烟卡的出现。

当然也有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当得知孩子之间流行烟卡游戏时,浏阳市某小学选择给家长写一封信:

在经历奥特曼卡片、手串、萝卜刀之后,要解决烟卡的问题,大原则还是堵不如疏,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和认同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玩的花样,大可不必杞人忧天。80、90玩的玻璃珠,也是从白酒瓶里扣出来。现在也很难找出一个是因为当时玩的玻璃珠成为酒鬼的例子。

当你发现孩子很投入地玩一种同龄人间风靡的游戏时,不妨主动了解,甚至加入体验。

苏州一位妈妈会主动收拾女儿新购买的500张“蛋仔派对”的卡牌,把重复的卡牌拿到闲鱼上挂二手卖掉。一位拆卡主播的直播间,一些家长会陪着孩子一起观看拆卡,了解卡牌的玩法。

虽然不能说这两个故事是完美处理问题的蓝本,但至少他们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以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介入其中。

理解、支持不代表就放任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向他们告知风险,与他们商讨好规则。差不多孩子们也该玩腻了,然后是下一个“萝卜刀”“烟卡”。

文丨小邱 排版丨阿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