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钢网董事长姚某某,最近陷入一场撕裂式舆论风波。
另一方是姚某某本人,坚决否认一切关系,反手控告对方“敲诈勒索”——结果警方最终却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
这起官司未打、舆论先热的争议,正悄然敲打我们每一个人对“私德与公信”的底线认知。
她说:被隐婚,被骗感情5年,两次流产只换来几万转账董女士现年33岁,自称自2019年起与姚某某相识并发展为男女关系,并在2020年、2023年两次怀孕并流产。她提供了:
与姚某某及其母亲的通话录音
数张微信与银行转账截图(共计约4.5万元)
详细陈述怀孕、流产与对方回应过程
其中一段录音中,疑似姚某某的声音向董母坦言:“我确实做得不对,我也不知道她不采取措施,就那一次她就怀孕了。”
董女士控诉称,姚某某在未告知自己婚姻状况的前提下与其交往,对其身体与精神造成极大伤害。
他说:没关系、没同居、更没有出轨——这些全是捏造
面对曝光,54岁的姚某某态度坚决否认,称董女士所言“完全是假的”:
“我和她没有任何小三、情人或男女朋友关系,更不可能和她生活在一起过一天。”
并提供了一张受案回执——显示其早在2024年11月就以“被敲诈勒索”为由,向警方报案。
但记者随后从郑州警方得到反馈:
“该案已调查完毕,最终未予立案,并已通知当事人。”
换言之,姚某某的敲诈指控,警方并未支持。
他的身份:连续三年“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
姚某某身份不简单:
中钢网董事长
2022年获评“河南省优秀企业家”
2023年、2024年连获“优秀民营企业家”与“劳动模范”荣誉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举报“私德污点”,更容易引发公众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层质疑。
真相仍未水落石出,但这场冲突已经不只是“私事”
不管最终法律定论如何,这起事件已经突破了“私德八卦”的范畴,进入公众议题层面:
如果女子所述属实,是否构成隐婚欺诈与长期精神伤害?
如果男子说法为真,是否已遭恶意敲诈,为何警方未立案?
在“录音+转账”叠加指控下,公众是否应当自动站队?
目前当事双方都未提起民事或刑事诉讼,相关证据也未经过司法认证,事件尚未盖棺。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罗生门,而是一次公众对“私德与权力公信”的集体围观与追问。
评论区开放提问:
你认为双方谁更可信?
如果真如女子所述,转账行为算不算“补偿”?
如果警方认定“不予立案”,是否说明敲诈事实不成立?
你的想法,值得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