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刘懋善、孙宽、马健师生作品展”亮相苏州

文载江南 2023-09-16 14:47:16

9月15日,“传·承——刘懋善、孙宽、马健师生作品展”在苏州广电总台名城艺术馆正式开幕。来自吴门画派的师生刘懋善、孙宽、马健用风格各异的70幅作品,带领大众走进诗画交融、绝俗故远的园林水乡,沉浸式体味古朴典雅、沉稳安静的江南意境。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成为名城艺术馆《传·承》系列展览的首展。自名城艺术馆开办以来,举办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展览,收获了业界的广泛好评,本次展览也引发了大众的热烈关注。

下午2点,“传·承——刘懋善、孙宽、马健师生作品展”正式拉开帷幕。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曹后灵,苏州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陆玉方,苏州市纪委监委派驻苏州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顾万荣,民进苏州市委专职副主委於亚萍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现场参观交流。

苏州市广电传媒集团(总台)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台长沈玲,苏州市广电传媒集团(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姜超等名城艺术馆主管单位领导以及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孙君良,苏州文广旅局原副局长、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著名艺术家王锡麒等来自苏州各界、各单位的艺术家们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在活动开始,沈玲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致辞表示欢迎,并就举办展览活动的目的、吴门画派传承脉络以及三位艺术家的绘画特点作了简要介绍。沈玲表示,名城艺术馆开办“传·承”系列展览,逐本溯源,是希望让吴门画派的传承脉络更加清晰。“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更好地创造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沈玲表达了对于本次展览的期许。

随后,周矩敏对三位画家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精妙的点评,并就本次展览送出了自己的祝福:“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的中华文化的‘气’,同时,它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吴门画派的传承过程中,三位画家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次展览的举办是非常有意义的。”

“请各位老先生、老前辈放心,我们这一辈人必将努力,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认真画画的时代。”作为本次展览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苏州国画院院长孙宽则在现场代表年轻一代画家向前辈们做出了承诺,掷地有声的宣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艺术家刘懋善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表示,从16岁来到苏州开始,他的创作一直都离不开前辈、老师的一路帮助,如今也有了许多学生之后,他对于吴门画派的传承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谓传承不是指名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精神上的认可,不必拘泥于先生和学生应该是怎样的相处模式,传承应该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探讨的过程。”老先生精神矍铄,气势如虹。发言完毕,他的学生们都争相上台为其献上鲜花,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亦师亦友 教学相长

师生传承激发吴门画派创新活力

从古至今,吴门画派一直以传承的形式不断发展,从古代的师徒、父子、师友传承,到现代的学院师生传承,它们构成了吴门画派的主要传承脉络,也构成了吴门画派自古以来的关系纽带。

而本次展览的画家刘懋善与孙宽、马健就属于后者。他们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结下了师生之缘,并在毕业后保持着良好的传习关系,师生之间经常探讨交流。

“我们之间没有师傅的命令和不允许,是开放式的交流。”苏州国画院院长孙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老师看着自己长大,他所给予的艺术指导,更多是在尊重学生风格基础上的一些启发。有时候是一些理论经验的建议,有的时候是各自代表方向上商议式的探讨,甚至各持己见的情况也时有存在。“有次我坚决不改,老师也没有生气。”孙宽笑着回忆道,“最后老师觉得我也有我的道理。”

正是这样的传习关系,让吴门画派传承百年,并不断激发着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因为刘老师对我的教习,让我一直自由表达自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最终有了《琴画》这类将吴门琴社与吴门画社特色相结合的作品。”孙宽表示。

可以说,本次“传·承——刘懋善、孙宽、马健师生作品展”的举办,是当代吴门画派师生传承关系的一次亮相,也像时隔20余载,孙宽、马健毕业之后给导师刘懋善交的一个阶段作业。它从侧面展现了吴门画派多年来守正与创新的成果,也呈现了吴门画派在师生手中的传承、发扬、嬗变、演化的变化轨迹。

“相信每一位师生在吴门画派传承过程中的正向交流和互动,将会使吴门画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葆生命力。”提起吴门画派的代代传承,刘懋善先生满是骄傲。

风格迥异 精彩纷呈

解锁江南山水多样化表达

事实上,这种宽松平等的师生相处氛围,也进一步解锁了关于江南山水的多样化表达,给予了大众了解和追溯江南的不同视角和打开方式。

没有传统式徒弟跟随师傅亦步亦趋的痕迹。孙宽、马健与导师刘懋善的题材同为山水科类,风格却大相径庭。

“刘懋善早期研究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派,擅长用西画写实的手法,结合中国画的表达技巧,营造出东方写意与西方现实精神相结合的意境,我是一直十分佩服的。”苏州文广旅局原副局长、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对师生三位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具体解析:刘懋善笔下的江南水乡,用斑斓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点线面,将现实江南水乡内质抽离表现于画面,是江南文人理想中的诗意世界,也是江南人梦里的故乡。“总能让我们得到力量。”刘懋善这样说道。

(刘懋善代表作品)

而提起孙宽,老院长则着重强调了他的独立性:“孙宽先学文学,后承家学,他的作品却与父亲的不同,自带文学气质,从作品上显现出江南人的谦和与文气。”孙宽的作品题材多以江南园林为主,笔墨极简,常用大面积的主色来强调画面,表达出了画家的个性和其作品的当代性,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周矩敏对此赞不绝口。

和孙宽的笔墨风格不同,周矩敏表示马健的作品以皴染为主,骨法勾勒,形成了枝繁叶茂的庞大特征。它从传统宋画中来,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的正统气象。

展览中,来自南北的艺术家们汇聚一堂,逡巡于曼妙的笔触中,细致品味。除此以外,还有一群来自苏州城市学院的学生们,在认真学习着前辈们的作品,在未来,他们也必将传承过去,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未来。

艺术家简介

刘懋善

1942年生,江苏苏州人,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萨吉诺大学访问学者、苏州国画院原副院长。

孙宽

1969年生于苏州,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会员,艺术硕士。

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学习。现为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协副主席。

马健

1975年生,斋号楼台书屋。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导师刘懋善先生。职业画家,现居苏州。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传·承——刘懋善、孙宽、马健师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5日—10月15日 周二至周日 9:30-16:30(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苏州广电总台名城艺术馆(地铁1号线南施街站2号口)

部分作品展示

刘懋善作品

霜叶红於二月花 180X96cm 纸本水墨

小镇风情 48X60cm 纸本水墨

小镇初冬 38X45.5cm 金笺水墨

孙宽作品

清 66x66cm 纸本水墨

玉漏迟 60x46cm 纸本彩墨

凌云志 30x42cm 绢本设色

马健作品

春深图 48x70cm 绢本设色

树深见鹿 172x182cm 金箔设色

江风飘然 46x70cm 绢本设色

0 阅读:7
文载江南

文载江南

打开一扇窗,给你传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