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山村,村民活着姓李,死后姓陈,孤儿均姓“福”

影像中国 2022-05-18 21:41:13

对于很多人来说,姓氏从出生就确定了,一辈子不轻易改变。

但在广州梅州大埔县青溪河背村,却有个奇怪的习俗:“生李死陈”。也就是说,这里的村民,活着的时候姓李,死后墓碑上则标注陈姓。

大埔县别名义招县,是东晋时候,由韩江上游的5个流民营的各地移民聚集而成。从那时候起,大浦的姓氏就以五花八门而出名。

这其中,尤其以青溪镇为最,它在大埔县西北部,处于广东、福建两省,梅县、永定、大埔三县的交界地。

河背村位于青溪镇“青电库区”的右岸,与左岸的虎市村遥遥相望。河背村不到300户,1300人左右的样子。村子里有两大姓:陈和李,而“生李死陈”的做法,更成为游客百听不厌的故事:

元朝初年,元军南下,从光州固始辗转避乱来闽的陈姓、李姓两大家族不得已继续迁移,他们扶老携幼,跋山涉水,来到粤东北。当年这里荒芜人烟,地处偏僻。

两个家族在这里安顿下来,携手开荒拓壤,繁衍生息,互通婚姻,世代传衍。

但是,恶劣条件下,两个家族人口越来越少,到最后,年轻人中陈家仅有一女,李家则仅有一男,双方族长商议后决定:两个年轻人结婚,子女出生后均以“陈李”为姓,世代不变。就这样,“陈李”一族开基,传了整整26世。

后来,随着家族人丁兴旺,“陈李”一族进行了调整,定下了“生李死陈”的新规定,也就是,在世姓“李”,逝后则姓“陈”。

这种姓氏的改变,其实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存在。例如普宁南溪镇的生张死李、汕头市潮阳区西胪的生陈死陆、揭东新亨镇秋江村和楼下村的生陈死林等等。

这种“生死异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主要有:入赘、避讳、报恩、躲避灾祸等几种。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人的善良与坚守,血脉传承不忘宗祖的品性。

另外,在河背村、铲坑村、长丰村等大浦的村子里,还有一些“福”姓的人,导游解释说,这是大埔的特殊姓氏,民政部门收养的一些孤儿,均取为“福”姓。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