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是由金代医学家张元素编著的图书,该书成书于13世纪初。该书主要阐明了药物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以及随证用药的方法。此外书中论药90味,阐述了部分药物炮制理论,尤其对酒制升提药力、引药向上进行了重点说明。
中药功效在认识方法上的局限
中药在认识药效的方法上存在一些局限,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对中药药效的理解,主要靠一种叫“黑箱方法”的方式。这个方法的意思是,我们不直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部具体是怎么作用的,而是通过观察药物对人体整体的效果,来总结它的作用。
什么是“黑箱方法”呢?举个例子,就像我们不知道一个机器内部的具体结构,但可以通过输入一个信号,看它输出什么结果,来猜测机器的功能。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只能通过外部观察和感觉,来认识人体和药物的关系。中医就是用这种方法,通过辨证施治,根据药物的输入和人体反应的输出,来总结药物的功效。
“黑箱”的优点和问题“黑箱方法”有好有坏。好处是它保留了中医对人体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理解,比如中药不只是治某个病,而是调节整个身体的状态。但问题也很明显,比如:
看不到内部细节:药物作用的深层机制搞不清楚,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推测不够精准:因为人体太复杂,仅靠几次观察很难完全理解药物的真实作用。片面性:研究时可能只关注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可能重要的因素。古人怎么看药效比如,古人会通过药物的外形或颜色来推测功效。像连翘长得像心,就认为能“入心”;荔枝核像睾丸,就说能“入肾”。又比如,百合白色且多瓣,形似肺,就认为能清肺。这些看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更多是凭直觉和想象,科学依据不足。
再看药物的个性化功效,比如同样是“苦寒”的药,黄芩能清热燥湿,而天冬却滋润;柴胡往上升,龙胆往下降。古人观察到了这些现象,但却很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才会发出“难以究竟”的感慨。
为什么中药功效的认识有局限?除了“黑箱方法”的问题,中药还有一些独特的困难:
复方应用的复杂性:中药多是几种药物合用,这让我们很难单独搞清楚某一味药的具体作用。缺乏现代科学方法:古人总结药效多是靠经验,没有像现代科学那样做严格的实验和统计分析。观察方法单一:中药功效总结往往是回顾性的,而不是有目的地设计实验去验证。比如,桔梗被古人认为有“舟楫”的作用,能带着其他药物一起往上行。其实现代研究发现,桔梗有镇静、镇痛、抗溃疡等作用,这些药理效果才是更准确的解释。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哇.中医好历害的建议收藏。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很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
依然像昨天 回复 01-05 00:18
[得瑟]巧,又看到你咯,和你这种专业黑中医的言论比比,看信谁的多咯……[呲牙笑]
依然像昨天
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末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症状缓解,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