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谈说情感 此为《星汉灿烂》原著解说
太子其实并不喜欢太子妃,与她也不过是相敬如宾。他婚前其实心有所属,而这个心有所属的对象,就是太子妃赐簪子的梁夫人(曲泠君)。
当初给太子定亲时,皇帝的小朝廷还朝不保夕,因为需要拉拢地方望族的势力,就给不满十岁的长子,定下了太子妃的家族。
当时凌不疑还小,却老气横秋地跑去跟皇帝和皇后说,这桩婚事不能继续,将来会害了太子。皇帝不理他,他就跑去向太子谏言,让他将心有所属之事告诉太子妃,最好由太子妃家族提出推辞,将来在其他地方,好好补偿太子妃的家人就是了。
可是太子懦弱,不敢违逆皇帝的心思,始终闷不吭声。凌不疑看不下去,私底下找人去告知了太子妃实情,再由她决定是否告知家中父兄叔伯。
结果婚期到了,婚事照旧。因为太子妃,她什么都没和家里人说。从那时起,凌不疑就对太子妃有了看法。所以一直叮嘱少商离太子妃远一点,不要参与东宫之事。
太子赞同皇后的为人处世,也学了一样的宽厚端正,依礼行事。所以婚配时,他见了太子妃那副,柔弱无依的可怜模样就心软了,又有婚约礼法在前,决定以礼相待。所以就算他再喜欢曲泠君,与太子妃成亲后,也和她断了联系。
可是太子妃不这样想。她表面上装出一副善良宽厚,贤良淑德的模样,得到了东宫上下的一片赞誉,实际上她内心自私、贪婪、妒忌。
太子宫中日常管理的琐碎事物,都是由太子妃打理。所以她经常借太子赏赐给大臣东西的时候,以太子的名义,单独给曲泠君赏赐东西,比如首饰衣物。这一赏赐就是十年。这些事情,太子都被蒙在鼓里。
而曲泠君的丈夫——梁家未来的家主梁尚,也是个自私自利的阴险小人。太子莫名其妙给自己的夫人赏赐东西,还当着梁府众人的面,他再怎么样也猜出,自己夫人和太子关系匪浅了。
可是碍于太子的权势,他又不敢明面对太子做什么,所以只能把气出在曲泠君身上。他暗地里三天两头就动手打她,曲泠君很快浑身是伤。
借太子赏赐为由,离间曲泠君和丈夫的关系,让曲泠君的日子不好过,太子妃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成了“有心人”设下陷阱,剑指东宫的由头。
梁尚是个小人,曲泠君也不会坐以待毙,很快就在自己身边招揽了几名武婢,梁尚才不敢再动手。所以,她和梁尚名为夫妻,实际连泛泛之交都不如。平日里有宴会不得不同时出现时,二人在大家面前,也只是做做样子。
梁家现任家主梁州牧是一州之牧(类似于省委书记),在离京城很远的地方任职,梁家所有人都跟着他在任上。结果这次梁州牧回京述职,梁尚一家老小也跟着来了,当然也包括曲泠君。
“有心人”便开始拿她和太子的事大做文章。
太子和曲泠君十年未见,想和故人叙旧,为了避免人言可畏,所以邀曲泠君私下见面。既然是“私下”,自然不能在东宫,所以太子和曲泠君去了,太子的私产紫桂别院见面。
结果,曲泠君回去不久,就传出她的丈夫梁尚,在他自己的书庐中身亡的消息。曲泠君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她杀了梁尚。
太子知道人不是曲泠君杀的,在皇帝面前自己承认了,他与曲泠君在紫桂别院见过面,而那个时候正是梁尚死的时候,她有不在场证明,事情就有些扑朔迷离了。
毕竟太子和曲泠君的事情,已经闹得人尽皆知,光凭太子几句话,大家只会认为他是为了替曲泠君脱罪,因为曲泠君有杀人动机。
若梁尚品性正直,与曲泠君好好做夫妻,恩爱敬重,曲泠君自然不会杀他,可是,他偏偏要做畜生!之前就有不少人知道他们夫妻不睦,如今事情揭穿,梁尚下作卑劣。于是,这栽赃就板上钉钉了。
而梁遐无论如何,也要把亲哥哥被杀的事情,推在曲泠君身上:“定是姒妇中午给兄长送饭时就杀了他,随后她故作无事,待下午再来一回,假作发觉尸首——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谁知昨天一整日都无人进书庐,是以她无人可以栽赃!这真是罪证确凿!”
而另外一边,关于太子杀人的谣言也满天飞:曲泠君意欲私会太子,被梁尚发现,便一路尾随至紫桂别院,撞破妻子与太子之事怒而争辩,之后被杀。其后,太子为掩盖此事,便以书箱运送梁尚的尸首到书庐,曲泠君再假作发现尸首,最后太子场面为证,曲泠君脱罪。
而曲泠君却坚决否认太子杀人,因为那运送尸体的书箱,是从她自己的院中抬到书庐的:“梁尚此人无才无德,唯一痴迷的就是金石镂刻。那些书是我之前就备好的,一直留而不放,就是想在要紧时顶一顶梁尚的怒气。但前日抬进书庐的那口书箱,我确认里头的的确确都是书,绝不是被人掉包的尸首。”
“那日我从紫桂别院回城,沿途遇到一位晒卖古籍的老翁,便顺手买了一卷。回家后,我让人将我院里的书箱抬过来,就在去书庐的湖边小径上,我亲自打开书箱,将新买的一卷书放了进去。”
太子杀了梁尚这事也确实是疑点重重:因为就算是梁尚撞破了太子与曲泠君,太子要处置一具尸首容易得很,何必这般大费周章,欲盖弥彰!
凌不疑奉命查此案时,曾经对少商说:“这件事还有许多破绽,可只要真相不明,哪怕陛下强行压了下去,太子殿下也永世难逃流言侧目。我观那暗中之人似也无意将杀人夺妻的罪名,钉死在太子殿下头上,不过想浑水摸鱼,诋毁太子名声,以图将来……”
“人言可畏,等谣言越传越广,太子声名扫地,暗中之人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真正杀人的是梁尚的弟弟梁遐。梁尚死了,梁家家主之位就是梁遐的,他才是比曲泠君获利更大的人。
原来梁遐很早就发现,梁尚的书庐里有一间密室,他趁梁尚不备将他杀死后,把他推到墙边坐好,屈其双腿,让尸首看起来像是在书箱里待过似的。然后躲回密室,脱下外袍,换上家丁的衣裳。等下午曲泠君发现尸首时,外面乱作一团,再伪装成家丁趁机混走。
能布下这样的天罗地网,将曲泠君的行踪都算计在内,不是梁家人不可能办到,但这么有计划有筹谋,转弯抹角的栽赃嫁祸,也不是梁遐一个人能办到的。
机关环环相扣,每一转折都暗合人心弱点。有人始终在暗处窥伺着东宫,如滴血的獠牙般寒气森然,让人不寒而栗。
这就好比你眼前有一条大河,起初只是河中央有一个小小水旋儿,可在流淌的过程中,每个转角都有力量推了那水旋儿一把,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吞噬一切的巨大漩涡。
而这真正的幕后推手,便是与乾安王一系有深仇大恨的“废太子团”,其中为首的便是越氏一族的小越侯。
关于这些深仇大恨,原著小越侯曾经这样描述:“当初结盟,乾安老贼压着兵马不放,只让我们去冲杀,哼哼,打就打,谁还怕了不成!可明明事先说好的,他故意延误战机,生生累死了李家两位兄长,李家伯父当时就吐了一口血,活活气死了。后来乾安老贼看我们逐渐声势壮大,心生忌惮,故意让我们去打屯有重兵的绿林大寨,哼哼,他暗中做了什么手脚,两位兄长别说不知道……王家,阎家,太史家,死了多少子弟啊!可是形势比人强,大敌当前,陛下让我们忍,我们只能忍下!”
后来老乾安王造反被杀,乾安一系风流云散,势力消散得干干净净,那么多得力的儿孙郎婿义子也不知不觉地没了。如今天下太平,却是用血肉浇灌出来的,皇帝手段高明,诸位股肱重臣们也是不遑多让。
而老乾安王是皇后的舅舅,也是太子的舅公。就算太子从没为乾安王府说过半句话,可那些背地里使手段的人能放心吗?这可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
而其中小越侯的手段最是高明,他才是坐在背后下棋的那个人,其他人全是棋子。
他曾经跟自己的兄长大越侯说起这件事:“难道长兄真以为这事是我一人所为?主意的确是我出的,可牵涉其中的人家多了。我不会蠢到自己动手。”
果然,最后皇帝也不敢将此事深查下去,梁遐一死,此事就此作罢。
写在最后东野圭吾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权力和欲望只能成就一小部分人,而多数人都会被权利和欲望吞噬,尤其负面的欲望超过正面的欲望时。
人,贵在自观,你自己首先要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如果当你的能力,无法驾驭自己得到的权利时,你心中的欲望很可能会把你拽入无边地狱。
哪怕你现在看起来活得威风八面,但你要知道,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原著书中小越侯没有被绳之以法,期待剧中改编的结局。
我是微谈说情感,90后全职妈妈,独立撰稿人,专注书评、影评、娱评,关注我,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