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通讯员 张涛)眼下,河北省冬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升高,在田病虫基数较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为及时有效解决主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难题,2月21日,河北省主粮作物重大病虫害科学高效防控座谈会在保定市召开。

河北省主粮作物重大病虫害科学高效防控座谈会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活动现场,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分别围绕我省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以及绿色防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做了主题报告。
据了解,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在3300万亩以上,对小麦产量带来影响的病虫害主要为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当前南方省份条锈病菌源基数大,对于河北省南部麦区流行风险加大。小麦赤霉病如果扬花期遭遇连阴雨天气,在我省中南部麦区将偏重流行。
做好各环节减损等于“绿色增产”,不仅可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还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河北省全力以赴抓好重大病虫监测防控工作,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环节,分区分类推进,落实落细各项关键防控措施,把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病虫防控措施作为粮食生产的大事、要事和急事来抓,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打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攻坚战。
“在小麦病虫防控关键期,我省将充分利用省市县乡2000余名植保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按照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落实的原则,建立‘分级指导、网格到人、全面覆盖’的省市县乡四级‘网格化’工作机制,做好病虫草害的监测防控包联服务工作。”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把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个网格,做到早预警、早处置, 确保防控效果,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