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请收起你的傲慢

好书 2025-02-20 11:43:11

河南,这片中原大地,广袤无垠,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开始,历经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立业,河南的历史遗迹与文化瑰宝多如繁星。

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生动展现了精湛技艺与宗教文化的深邃内涵;少林寺的武术文化,刚劲有力、博大精深,早已声名远扬,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标识;而殷墟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像一把钥匙,揭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然而,当我们在为这份文化底蕴自豪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辉煌不能掩盖当下的问题。今天的河南,既需传承文明,更需直面发展中的傲慢与短板。

一、历史的荣光与现实的困境

河南的骄傲源于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这里是“天下之中”,是“九州腹地”,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符号。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份历史积淀有时却成为某些领域故步自封的借口。

二、营商环境的“面子”与“里子”

近年来,河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动作频频,提出“到2025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免证可办”等改革措施。

但企业的真实体验却暴露出政策落实的落差。例如,某食品企业负责人提到,尽管政府成立专班加速项目落地,但后续用工、融资等环节仍存在“隐性门槛”;部分企业反映政策红利“看得见、摸不着”,申报流程繁琐,甚至需要“找关系”才能推进。

更严峻的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尚未根除,一些市县仍存在选择性执法、过度干预市场等问题。

法治化水平的不足尤为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薄弱、涉企冤错案件纠错机制滞后、新型权益(如数据产权)保护缺位等问题,让企业对“公平竞争”缺乏信心。正如省政协委员郭敏所言:“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仍是制约创新活力的关键障碍。

三、破局之道:从“傲慢”到“谦逊”的转型

河南的发展需要放下历史包袱,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打造“真金白银”的营商环境

政策制定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政策直达”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损耗。例如,推广社旗县“企业保姆”平台经验,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和快速兑现。

强化法治保障,加快修订《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为目标,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数据、资本流动障碍。例如,依托郑州航空港“7×24小时”通关优势,扩大第五航权配额,提升国际物流效率412。

借鉴浙江“亲清政商关系”经验,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让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

结语

河南的傲慢,本质是对问题的回避;河南的未来,取决于对改革的拥抱。从文化大省到经济强省,河南需要的不只是历史的底气,更是刀刃向内的勇气。唯有放下身段,以谦逊之心直面短板,以务实之举破解困局,方能真正让“中原崛起”从口号变为现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