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门都没出,就被骗了11万块钱!
不光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全部没了,还背负了多个平台的贷款。真是被人骗了还帮着查钱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又该如何防止呢?
在家的“发财梦”
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在家带孩子没工作、工资不够花……
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待在家里,但还想挣点钱,就去网络上找兼职工作。
这初心的确是好的,多挣钱,在家不闲着,这要是做大做强了,说不定还能“发大财”!
但要知道的是,网络上的确机会很多,可套路也是不少。这不有人就一步步走入人家设好的陷阱,上套了……
群内抢名额 上套了
一个看似普通的兼职招聘,竟是精心设计的精密陷阱。短视频广告里的"手工活"吸引了李女士的目光,轻描淡写的兼职承诺背后隐藏着骗子精心编织的骗局。
进群抢单、预存资金、购买商品,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心策划,步步为营地将受害者推向更深的陷阱。
骗子们玩弄着心理战术,设置了看似合理的"优先权"和"普通权限",制造稀缺感和紧迫感。
因为总代理表示名额需要抢、资金也能提供。李女士就选择了相信对方,当被要求先垫付的时候,李女士也没有丝毫的怀疑。
从最初的588元到后来的1999元,再到多个平台的贷款,每一笔钱都像是被无形的漩涡吞噬。
令人心痛的是,李女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骗子的信任。即便一再转账,李女士依然相信对方的担保和承诺。
骗子们精准地把控着受害者的每一个心理防线,层层设套,步步紧逼。
就这样骗了李女士20多单后,骗子还是不愿意放过李女士,让她去担保、去贷款,甚至还对骗子的“担保”表示了感谢……
从最初的小额投资,到后来的大额贷款,整个骗局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网,一点点收紧,李女士卡上的11万就这样没了,还背上了贷款。
那么,像这样精心策划的骗局锁定受害者还有哪些人群?骗子们的套路为何如此令人防不胜防?
原文刊载于马关县人民法院2024-07-19关于“手工活外包,在家就能赚钱?当心被骗!”
目标人群精准 引诱有套路
对于这些长期与外界联系有限的女性来说,一个看似轻松赚钱的机会简直像是救命稻草。骗子们精准地捕捉到了她们渴望经济独立又不想离开孩子的心理缺口。
最初的小额红包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受害者逐渐放下警惕。群里精心安排的"托儿"们,演技堪比一流演员,用各种角色扮演编织一个貌似真实的赚钱生态圈。
从手工到客服,从直播培训到考证,骗子们的话术总是说到宝妈们的心坎里。
看似合理的任务、貌似可靠的平台,一步步将受害者推向深渊。当宝妈们意识到上当时,已经被骗得倾家荡产。有的甚至向家人借钱,只为完成所谓的"任务"。
在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宝妈们成了随时可以收割的"韭菜"。而在滨州还有位李先生,点个链接就被骗了26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点个链接 被骗26万
一个看似普通的物业群信息,瞬间引爆了李先生的赚钱梦想。小区邻居的推荐让他丝毫没有起疑,轻而易举地点击了那个看似无害的链接。
客服如同一个专业的心理导师,一步步引导李先生深入陷阱。从最初的小额任务到后来的高额"解封"资金,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觉得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赚到大钱。
原文刊载于鲁中晨报2024-11-27关于“最新通报!滨州一人被骗26万!”
每一个套路都精准地瞄准了人性最脆弱的那个点。公检法的权威光环、投资理财的致富诱惑、游戏账号交易的小利益,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场景,却都成为了骗子们的精准武器。
他们仿佛心理学专家,能准确把控每个人内心最微妙的渴望和恐惧。冒充客服时的专业腔调,在游戏交易中的循循善诱,在网恋中的深情款款,无不显示出令人发指的演技。
小额返利、虚假进账、貌似可信的理由,一环扣一环,将受害者慢慢拖入深渊……
结语
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多看似是挣钱的途径,其实是骗钱的陷阱,生活当中还是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