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美军陆战一师的战斗素养。
这里要点出来的是,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陆战一师是敌人,但我们也不能否定敌人的能力。藐视敌人,其实也等于否定了自己。敌人再强大,志愿军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强敌。这也能从侧面证实,志愿军的强大实力。
回到主题,说长津湖战役美陆战一师基层军官战斗素养高是有依有据的,他们大都受过一定的大学教育,下面详细举例说说其中的3个人:
Yancey扬西、Davis戴维斯、Barber巴伯,这三人在陆战一师的长津湖战役中都在关键场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John~Yancey,中文叫杨西(1918-1986),杨西生于美国的阿肯色,1942年参加太平洋瓜岛海战前在沃希托浸会大学上学,因为要上战场而辍学。
在瓜岛战役中杨西的形象更像是白人版的李逵,每天早上起来喜欢提着枪出去杀几个日本鬼子再回来吃早饭。有次离吃饭时间很近了,战友们说今天算了,结果还是提着枪出去了,不一会拎着把日本指挥刀回来了。在瓜岛海战时杨西是班长,获得海军十字勋章的理由是42年11月30日他的班遭遇100余名日军,他挺身而出,在前面用自动武器不停的扫射日军,鼓起整个班的士气,最后击毙一半以上的日军并将剩余的驱散,真正的以寡敌众。
在长津湖柳潭里的激战中,杨西对陆战一师防守1282高地至关重要,因为1282离柳潭里最近,居高临下的作用类似下竭隅里杨根思防守的东山小高岭。此战志愿军出战的是79师235团(济南第一团)1营3个连加师特务连,另有机炮连一部,最后也扔掉重武器去参加攻坚,最后基本失去战斗力。
按235团3营副教导员迟浩田在《冰血长津湖》里的说法:当时不知道美军有夜视装置,特务连被美军对着打,从连长指导员开始,基本全打光了。
这里需要点明的是实际上是装了夜视装置的M3卡宾枪,夜视镜视距100米左右;更早的版本美军在冲绳战役使用过,视距60米左右,按美军的统计,1500支装了夜视仪的卡宾枪造成日军在整个冲绳战役中25%左右的枪伤---原因很简单,日军喜欢夜战近战,又不知道美军有夜视装置。
迟浩田最后在陆战一师撤离柳潭里时追打美军的后卫部队,立了一等功,这里也是他获得进一步晋升的起点。迟浩田带领战士们一个连接一个连死命往上攻,并因此最终占领高地的一部分和美军对峙。
11月27日晚防守1282高地的开始是美军陆战7团2营E连,两个排守主峰周边的山头,另一个排守几百米外的连带山头,连长飞利浦上尉开战不久即战死,此后2排排长杨西中尉实际上起了代理连长的作用,在1282上的几个小山头指挥两个排及后来陆续上来增援的陆战5团A连和C连的5个排堵缺口,反击,回送伤兵。
美军E连180人伤亡120人,增援的5个排伤亡80人——27号夜里到28号凌晨柳潭里第一晚的战斗,陆战一师死亡失踪95人,战伤含少量冻伤543人,总数638人,而在1282高地的伤亡总数就是200人,占了近1/3。
可见1282高地争夺的残酷性,类似的高地一共有5个,其他离柳潭里稍远。杨西右脸中了一枪,子弹从后脖子下面打出去,右眼球都打出来了,显然这是因为争夺山头时开枪的志愿军在上面,杨西在下面。
按美军E连的士兵回忆,杨西模糊中掏出手枪击毙对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眼球放回眼眶,竟然继续打。然后在山头间又跑又喊,每出一声都要吐口血,场面惊人。简直跟三国时期的夏侯惇一样猛。
其中E连有个战士叫罗宾逊,跟杨西一样好战,战前已被团长调到团部当警卫员,27号晚偷偷跑上1282高地想参战。罗宾逊这种行为可以按逃兵上军事法庭的,他当时被检查发现脚趾头严重冻伤,被杨西一顿臭骂骂回到医务站。
不过在医务室听着枪声让好战的罗宾逊坐立不安,28号凌晨他又偷偷摸上1282高地,当时杨西高叫着要反击,却没人响应。当时的美军也被志愿军的猛攻给打怕了,毕竟谁也不想随便丢命,稳守伤亡自然比较小。结果刚上来不久的罗宾逊成了杨西的第一个跟随者,然后第二第三慢慢有人跟上来,最后士气上来了,全部喊着陆战队的口号Gung~Ho参加了反击。
杨西直到失血过多并因此暂时失明才被送下去治疗。好战分子罗宾逊竟然毫发未损。当然美军军官也不是个个这么猛,也有怕死的,1282高地上也有某少尉以下去叫救兵为名,一去不复返,逃离战场。
杨西最后没有得到荣誉勋章的原因是他的顶头上司连长、副连长全部战死,长官都没了,自然没人给他写报告请功,但杨西还是因此战再次获得海军十字勋章。
没有杨西,美陆战一师大概率会完全失去1282高地。天明时志愿军和陆战一师各占住1282高地的一部分,毕竟志愿军有兵力优势而且双方当夜都是轻武器,美军唯一的技术优势可能就是夜视仪了,飞机重炮是28号天亮以后的事了。
引用也在1282高地的E连医务兵克莱普尔(Claypool)的说法:没有杨西,E连必死无疑,中国志愿军攻占了1282高地就会从那儿下去进入柳潭里……不过我不会让战士们跟他上战场,在他手下战果虽大,伤亡也大。
写的有点长了,你可能说杨西更多的是像李逵、像夏侯惇,跟战斗素养没啥关系。下面简单从战术素养的角度说说戴维斯和巴伯。一般我们中国战史的记述都以为美军进攻时飞机大炮轰,步兵都猥琐着慢慢往上爬,想想《英雄儿女》怎么拍进攻王成的美军就行了;我晕,手上拿着自动武器,就任由他一个人又打枪又投弹的,这样的素质,如何在太平洋夺岛战一次接一次歼灭日军主力?
美军的战斗素养真那么低,恐怕连日军都打不过,又如何对抗我们的志愿军?
下面介绍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Davis,1915-2003),戴维斯1938年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没错,就是今天的乔治亚理工学院,不少华人家长削尖脑袋要把孩子送去学计算机的。当时的戴维斯就获得了化学工程学位。戴维斯也参加了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登陆及以后的攻防战,战役后被升为少校。其实这些太平洋战争活下来的美军老兵,以后就是志愿军的强敌。
在长津湖战役中,戴维斯任陆战7团1营中校营长。最惊人的就是12月1日晚率领1营附加H连对德洞山口的远距离敌后穿插。当时陆战一师一个连的步兵大约180人,加上武器排的40人,一共220左右。
没车步行的话,一般很难带上武器排;比如杨西的E连,在1282高地就是纯步兵们上的山顶防守。
防守德洞山口F连的战斗细节我们以后再写,总之防守德洞山口的7团F连220人,在59师5昼夜的进攻下,伤亡138人,其中阵亡29人。当时美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时的支援对陆战一师从柳潭里的撤退至关重要。
关于志愿军59师是否该围攻德洞山口有不同的说法,瘫痪公路一说根本不成立,因为11月27日晚一开打后就没通过。如果用少量兵力牵制美军,把59师主力28号晚调去下竭隅里配合58师进攻,实际效果可能更好。
同样,新兴里的美31团特遣队即使最后撤退时崩溃,但还是顶住了27军两个师的3~4天进攻,如果11月27日第一晚就崩溃了,27军同样可以马上调兵帮助58师28号晚攻打下竭隅里---回头看,下竭隅里才是长津湖战役的核心。不管怎么说,在德洞山口的F连总体是牵制住了59师;一个连牵制住一个师的大部,自身伤亡2/3,怎么都是拍大片的剧情,算一个奇迹。
而戴维斯的穿插极为成功,相当于夜里在59师的背后捅刀子,12月1日晚9点戴维斯从刚占领2小时的1419高地开始穿插,戴维斯路上没遇到大的战斗,在1520高地很快打退175团的小股志愿军。因为根本没人想到美军不走公路。
凌晨3点戴维斯在离德洞山口2公里的地方休整。第二天上午对围攻F连的177团3营发动进攻,3营激战这么久,早就冻饿交加,加上美军的空中支援,基本没有很大抵抗就被打散,戴维斯的陆战1营中午前进入F连阵地——戴维斯后续当然还有继续扩展的动作,不必多说了。可以说这时陆战一师从柳潭里的撤退基本已成功一大半,柳潭里剩下的8千多人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了。戴维斯因此获得美军最高荣誉勋章。
最后说一下,对志愿军喊别开枪的华裔美军吕超然当时就在戴维斯的穿插队伍里,而且指挥穿插队伍中的前锋B连,也因此得到银星勋章。喊别开枪应该是在更早的黄草岭战役,面对的是志愿军124师,在那里吕超然因此得到跟杨西一样的海军十字勋章。
最后是防守德洞山口的F连连长威廉~巴伯(William~Barber1919-2002),巴伯生于肯塔基,入伍前就读于莫尔黑德州立大学。巴伯就不用多说了,战术大师啊,没战术素养如何5天5夜靠220人打退59师177团及176团一小部的不断进攻。半夜一到德洞山口先干的是布暗哨,埋地雷加拉铁丝网,成功的防住志愿军59师的偷袭及5天5夜的不停进攻,此战后巴伯也得到荣誉勋章。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我们一味地藐视敌人,否定敌人的一切,如果我们带着激烈的情绪去研究朝鲜战争,则我们所谓的历史研究也有可能形成新的误解和互相仇视的无限回圈。
mj851130
一个师打不过一个连 太难了
用户10xxx99
关键是美军真的“不要脸”,基于战场形势的判断,就不要命地往后跑,意志之坚决,绝不恋战,但凡有一点反扑的念头,就离全军覆没不远了。真他妈的追的辛苦,逃得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