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宇宙中,大部分行星都是木星那样的气态行星,像地球这种岩石金属星球在宇宙中并不多见。

这是因为组成地球主要是重元素,而宇宙中的重元素都来自于第一代恒星超新星爆发后的残骸星云,比如我们的太阳就是在这种星云中诞生的,所以太阳内部才有重元素,地球这种岩石金属行星才能形成。

而在大部分恒星系中根本没有足够的重元素,所以它们附近的行星只能是气态行星了,像太阳系这种拥有八颗行星,而且其中四颗是类地行星,剩下的几百颗卫星也都是岩石金属星球的恒星系,在宇宙中是非常稀有的存在。

然而最近天文学家却发现了一颗纯铁构成的行星,它距离地球30光年被称为格利泽367b,虽然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一半,但密度几乎是地球的两倍,这种密度很明显只有铁元素能长时间保持,而它的母恒星也是一颗红矮星而不是和太阳相似的黄矮星,这也意味着它距离恒星很近,只需要7个小时就能绕恒星公转一圈。

然而根据行星的形成理论,宇宙中是不可能出现一颗纯铁的星球的,因为任何一颗行星的内部都会因为高温高压而产生熔融状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冷却后才能形成铁镍,而不可能直接形成一颗铁旮瘩星球。

因此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根本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行星的内核,更准确的说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内核,因为正常的岩石金属行星的体积不可能孕育半个地球大小的内核,只有体积本来就很大的气态巨行星才能出现地球大小的行星核心。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这颗被称为塔哈伊的太空铁旮瘩,在曾经应该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核心,是在长期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后来这颗气态行星的外层大气,可能是因为磁场的消失以及离恒星太近,所以被恒星风给不断剥离,最终吹散了所有气态物质只留下一个铁疙瘩内核。

除了这种解释外,它还可能是一颗超级水星,即一种岩石金属行星但地幔区域不断被剥离,导致密度更大的核心区域成了地表,我们太阳系里的水星曾经就有过更多的地幔和地壳,但后来都逐渐消失了。

不过作为一颗铁含量高达91%的星球,这颗星球上是有可能出现硅基生命甚至是铁基生命的,毕竟重元素在这颗星球上很丰富,甚至如果条件允许,这颗星球本身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机械生命,不过这种想法太过科幻了,不太现实。

真正现实的是这个铁旮瘩未来可能会被人类文明开发利用,因为高纯度的金属资源即使在太空中也是比较稀有的,未来人类文明如果能到达这颗星球的话,利用它的铁元素以及其它金属资源,应该能建造很多新的超级工程。
总体来看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这种铁元素占绝大部分的星球也许只是宇宙众多星球种类之一,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也许能发现更多奇葩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