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乱了,《下一个台风》撤档,暗指《哪吒2》抢排片太狠

雨雨阿 2025-03-29 15:34:49

2025年3月28日,电影行业掀起轩然大波——原定清明档上映的《下一个台风》突然宣布撤档。

这部由李玉执导、张子枫主演的女性题材影片,在首映礼收获业内好评仅48小时后,片方以「海里会有路吗?

退潮了就有了」的隐晦声明退出战场,将矛头直指已上映60天仍占据27.7%排片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场撤档风波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

春节档后的市场寒冬比北极风暴更刺骨。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后两个月内,新上映的37部影片中竟无一部票房破亿,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4》首周票房仅3800万,创下漫威电影在华最差纪录。

3月28日单日大盘更是跌至1000万关口,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3%。

院线经理形容「放映厅冷清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回声」,这种持续低温直接导致清明档成为片方眼中的「诺亚方舟」——16部影片扎堆上映,数量较2024年同期暴涨60%。

在拥挤的清明档厮杀中,《向阳·花》以赵丽颖+农村扶贫的「主旋律配方」预定25%排片,《哪吒2》则凭借密钥延期继续鲸吞27%场次。

当头部影片占据半壁江山,剩余14部电影只能在剩余48%的排片中贴身肉搏。

这种「赢家通吃」现象在《哪吒2》上映后愈演愈烈:其连续60天保持20%以上排片,创造国产动画新纪录,却也导致同期中小成本影片平均存活周期缩短至11天。

《下一个台风》的撤档声明实为行业焦虑的集中爆发。

这部聚焦性侵受害者心理重建的文艺片,制作成本达8000万元,需要至少2.3亿票房才能回本。

但在《哪吒2》持续挤压下,其预测开画排片不足8%,首周末票房预估仅1200万。

片方「静待退潮」的宣言,本质上是对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抗议——当一部上映两个月的影片仍能依靠存量观众支撑高排片,新片生存空间必然遭受系统性挤压。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Q1影院经营成本同比上涨22%,单银幕日均收益却暴跌至480元。

这种倒挂迫使院线更依赖「票房保险箱」,即便《哪吒2》场均人次已跌至7人,其25元以上的平均票价仍比文艺片高出40%。

某三线城市影院经理坦言:「我们清楚《下一个台风》质量上乘,但给它排上午场次都可能空场,而《哪吒2》周末下午场还能卖出15张票。」

这场撤档风波暴露出更深层的产业矛盾。

当「以观众选择为导向」的市场原则,遭遇「存量影片过度消耗市场新鲜度」的现实困境,行业亟需建立更科学的排片算法模型。

韩国院线采用的「新片保护期」制度或许值得借鉴——规定新上映影片首周排片不低于15%,此举既能保障市场多样性,又可避免「超级大片」形成持续性垄断。

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已有9部文艺片选择「零院线发行」,直接登陆流媒体平台。

这种趋势若持续蔓延,将导致影院内容生态进一步恶化。

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所言:「当市场只剩下『哪吒』和『战狼』,银幕就失去了照见社会百态的功能。」

《下一个台风》的撤退不应被视为个案,而是整个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预警信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排片战争中,真正的输家或许是中国电影的多元生态。

当资本愈发倾向于「续集保险」和「流量公式」,那些需要细火慢炖的现实题材将加速消失。

数据显示,2025年备案的现实题材剧本同比减少38%,而神话IP改编项目激增217%。

这种创作端的结构性倾斜,正在为未来更大的市场危机埋下伏笔。

市场的潮水终将退去,但我们需要警惕退潮后裸露出的不仅是道路,更可能是干涸的河床。

《哪吒2》突破60亿的票房神话固然值得庆贺,但一个健康的市场不应只有神话。

当「海」与「台风」的意象在撤档声明中交织碰撞,中国电影人真正需要寻找的,或许是那片能让不同类型影片共生共荣的生态绿洲。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一只爱游泳的鱼

一只爱游泳的鱼

2
2025-03-30 01:37

没有什么生活百态。只有谄媚,狗腿

一只爱游泳的鱼

一只爱游泳的鱼

1
2025-03-30 01:36

那些垃圾电影,垃圾导演,垃圾演员,垃圾歌手,垃圾网红,为什么可以靠着平庸无能的技能过上奢华无度的生活???

雨雨阿

雨雨阿

雨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