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中,县域是重要的一级。一直就有“郡县治 天下安 ”的说法。而市一级曾经是省的派出机构,后来随着发展,省辖地级市普遍以“较大的市”面目出现,下辖区、县,并代管一定数量的省辖县级市。
目前我国有2843个县级区划,主要包括了977 市辖区、394 县级市、1301 县以及其他一些自治县、旗等。这些县区的面积、人口、经济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昆山市是我国县区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存在。2023年昆山GDP达到5140.6亿,甚至超过了很多地级市。当然除了东部沿海地区有连片的县区实现了快速发展以外,大部分县区的经济发展还需要提升。尤其是县,相比市县区和县级市,县的发展很多都是既没有区的位置优势,也没有县级市的产业优势。
发展的缓慢造成了很多县域的经济数据并不好看。之前在网上引发热议的陕西佛坪县就是例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几千万,供养的财政人员达到两千人。自己挣得钱离着发工资总数甚远。
其实这是目前大部分县域的正常表现。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县域是支撑不起自身基本运转的。即便是未来下放一些财权,县域依然压力较大。关键的是目前土地财政已经逐渐消失,以前很多县域的政府性基金(主要组成部分为国有土地买卖)都有一定的收入,能用于发工资、搞建设等。但是目前房价都趋稳和住房的饱和,这一块收入已经没有了。
以安徽太和县为例,2023年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8亿元,这个收入表现在普通县中已经属于较好的存在。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9.7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92亿元、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收入类合计83.38亿元。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5.59亿。这个表现已经是较为理想的。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6.91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6.42亿元),而2022年土地出让金为21.27亿。
太和2023年全年“三保”支出46.38亿元,三保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其中工资和运转占相当一部分。
从总体数据来看太和县的表现还算理想,但是要知道其常住人口达到135万,人均表现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而在很多地区的县域人口和发展数据相比太和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山西一直在推进的小县改革。我们以岢岚县为例子。该县的常住人口仅有6.9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2.3亿。这个收入就很难保持基本运转。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户籍人口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的县(市)有228个,10万人以下的县(市)有206个,其中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市)有90个。
这就需要有所改变。比如太和这一类的县,虽然发展数据也需要提升,但是人口众多,短时间的裁撤合并不现实。而岢岚这一类的内陆县域,人口和财政数据都已经十分少,单独的存在意义已经并不大。毕竟维持一个县域的机构,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这也延伸到一个规模较小的地级市,下辖仅有三四个县区,甚至更少。人口也在仅仅在一二百万人。这些地市都是当年因为各种特殊因素而设立,现在已经不需要继续存在了。
财政的压力和人口发展趋势,都将影响了行政区划。人口大县要实行机构合并等改革,人口较少的县域就要有合并的计划。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