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因洗澡时烫伤,被细菌感染,医生说她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年。
面对医生的话语,老人没有任何的忧虑,只是平静地说道:“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郑念。
图|郑念在《北洋画报》的封面照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于北平的书香世家。祖父姚晋圻,曾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过戊戌变法,极重教育,曾任湖北教育司司长。父亲姚秋武留过洋,在中华民国革命海军舰队任职,是少将军衔。
富裕的家境,让郑念生活的非常幸福,她看的是英文书,吃的是精致瓷器盛的茶和英国式薄三明治,她可以尽情的规划自己的将来,而不用担心明天吃穿。
从小在蜜罐长大的郑念,长相也非常秀丽,而且她气质优雅而高贵。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中学时,由于拥有较好的容貌和显赫的家世,郑念先后4次登上了《北洋画报》的封面,是京津卫地区的风云人物,也成为当时人尽皆知的名媛。
当时的民国名媛多数都过着纸醉金迷的交际生活,跳西洋舞、打西洋牌、穿着西方流行的衣裳是当时名媛们集体的生活。但是郑念不同。
她没有留恋于灯红酒绿的交际场,而是专心学业,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中学毕业后,她考入当时中国最知名的学府燕京大学。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郑念大学毕业后,会通过自己的家境和聪明才智找到一个好人家,从此成为富贵人家的少奶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当时追求郑念的富家子弟众多,但是此时的郑念没有谈论儿女私情的心思,她说服了父母,独自一人远赴英国留学,她要攻读的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
图|青年时期的郑念
真正的成功女性永远都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她从不想依靠自己的容貌换的一生的富贵,而是选择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充实自己,从不做爱情的附庸,更不是爱情的奴隶。
在英国,郑念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郑康琪。郑康琪也是中国留学生,当时郑念攻读硕士,郑康祺攻读博士,有着共同志向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相遇,很快坠入爱河。
不久后,两人在英国结为夫妻。因为嫁给了丈夫郑康琪,所以她随夫姓改名为郑念。
1937年,郑康琪学成回国成为了外交官,他被派去驻澳长达七年之久。夫唱妇随,郑念也长期跟随丈夫漂泊在外。
1942年,郑念在澳洲生下女儿郑梅萍,孩子的到来,让这个三口之家充满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图|郑念一家三口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郑念和郑康琪回到了百废待兴的上海。回到内地后,郑康琪继续从事外交官的工作,由于丈夫郑康琪薪水高,所以一家三口在上海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郑念非常具有爱国情怀,她曾说:“我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希望为国家做贡献。”
快乐的时光往往都是短暂的,1957年,丈夫郑康琪身患癌症,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一年郑念42岁。
郑康琪去世后,家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已到中年的郑念只能外出工作,她扛起了养家的重担,由于年少时曾经在英国留过学,而且跟随外交官的丈夫四处应酬,见识广阔,所以她在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担任总经理。
图|郑念与女儿郑梅萍合影
面对丈夫离世,郑念将不得不为生活奔波,但郑念坚持不减生活质量。郑念家中靠墙排列着书架,上面摆满了中英文书籍。
台灯下,还安置了皮沙发,供闲来无事,多多阅读。书桌上也是摆放了书籍和笔墨,郑念经常伏案写作。一位经常拜访她家的英国友人称赞说,“这里为乏味都市中舒适、优雅的绿洲。”
虽然生活不同以往,但是家里依旧有仆人,管家,厨师。
对此,她自豪地说:“在上海,私人很少有像我这样的居住条件。这个一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大约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家庭仍旧保持着老的生活样式。”
郑念努力的维持着家中的温暖,因为这是她和女儿栖身的地方。
但是天不遂人愿。没多久社会动荡。由于郑念曾经在英国留过学,回国后长期在外企工作,所以受到牵连,导致她最终在监狱中生活了六年半。
在监狱中,郑念受尽折磨,但她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忍受了种种严刑拷打和心理折磨。在狱中,她依旧保持狱中环境的干净和衣服的整洁。当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蔑视和嘲笑时,她会说:“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
无论身在哪里,郑念都努力维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那就是干净体面的生活。
在度过六年的牢狱之灾后,郑念终于重获自由,可是等待她的却是另一个噩耗。
当她从牢房中走出来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她的女儿郑梅萍早在自己入狱后的第二年便已自杀,她不信,再一次凭借着意志力追查出女儿离世的原因,是被人活活打死,郑念悲痛欲绝。她后来回忆说:
“我竭尽全力,为了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代价和遭受的种种磨难,瞬间全部失去了意义。我只觉得自己四周一片白白茫茫,似乎一下子全给掏空了。”
图|晚年的郑念
1980年,郑念在美国定居。在异国他乡,郑念呕心泣血用笔墨记录了那段磨难的岁月,写下了英文自传性作品《上海生死劫》,这本书对于郑念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书的开头是这几个字:献给梅萍。这是献给女儿的书,更是怀念女儿的书,浸透的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书中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很多读者。后来,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郑念一时间在英美成为知名的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在给《纽约时报》写书评时,他称赞郑念:“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忆录最伟大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对自己抵抗心理和身体的压力的记录。信息多,充满了勇气的,吸引人的书。”
书的畅销也让郑念忙碌起来,她经常去各地演讲,并用赚来的钱资助中国留学生。
晚年的郑念依旧保持名媛的高贵和优雅,她喜欢穿旗袍,穿尖头皮鞋,偶尔去交际场所跳跳舞,出行时自己开着心爱的小汽车,见到客人会时刻保持微笑,写作时会在书旁的花瓶里插一朵玫瑰。
图|在书桌旁写作的郑念
福楼拜曾经说过: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这一点,郑念做到了。
郑念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哪怕风雨摧残, 我也有自己的精致和讲究。”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界,郑念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采。苦难、岁月,都不曾将她击倒。
2009年,郑念在美国离世,享年94岁。她的骨灰按照她的遗言洒在了太平洋里,与丈夫女儿重聚,一起流进祖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郑念回忆录《上海生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