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水驯化五要点,退伍军人实践,黄鳝长途运输,暂养技巧要掌握

小苍养殖 2025-02-26 04:25:31

转水驯化五要点,退伍军人实践,黄鳝长途运输,暂养技巧要掌握

在众多水产养殖项目中,黄鳝可是很有名气的。它肉质鲜嫩,在市场上价格还不错,很有经济价值。就拿湖北的一些农村来说吧,当地的水田小沟里,黄鳝挺多的。过去都是农民自己抓来自己吃或者偶尔拿到集市卖点小钱。

我有个网友,他是东北的,在网上看到南方很多人养殖黄鳝,利润还挺好,就想在自己老家试试。他觉得不就是个养鳝鱼嘛,有啥难的。他开始挖了个小池子,抓来一些黄鳝放进去。可没几天,黄鳝就死了不少。这就是他对黄鳝养殖的初体验,他只看到了可能的利润,却没考虑到黄鳝养殖的难点。

养殖黄鳝有不少痛点。像温度对它影响很大,在北方有些地方,冬天冷得厉害,如果养殖黄鳝,就需要很好的控温措施。比如在东北,一冬天都是大雪纷飞,气温能到零下二三十度,普通的养殖池子根本没法满足黄鳝的生存需要。在南方的广东,夏天又酷热难当,温度常常三十多度,这对黄鳝的生存环境要求也高,水质管理不好,黄鳝很容易生病。

黄鳝转水驯化可是个关键环节,这里面有五个要点。第一点是慢调水质。不能一下子把新老水差异弄太大,要一点点地改变。就像人适应新环境一样,得慢慢来。比如我听说过河南一个养殖户,他刚引进黄鳝苗的时候就心急,大换水,结果黄鳝苗好几天都不适应,吃食也不好,还死了不少。第二点是调水的频率。这个要根据黄鳝的实际情况来,一般初期可以稍微频繁点。有山东的养殖户说,他在黄鳝进池后的前一周,每天都会检测水质,然后小幅度地调整。第三点是增氧。黄鳝在水里游动也得有足够的氧气,像在浙江一些山区的养殖场,他们发现夏季水温高的时候,黄鳝消耗氧气快,就增加了增氧设备。第四点是遮光。光线太强对黄鳝可能有影响,特别是那些来自阴暗水域的黄鳝。湖南有个养殖户,他把黄鳝池周围用遮阳网罩起来,黄鳝就安静多了。第五点是水质净化。可以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像蜈蚣草就可以吸收很多有害物质,在云南的一些湿地周边,养殖户发现附近长着蜈蚣草的地方,水质就比较好,黄鳝生长也健康。这里蜈蚣草和黑藻相比,蜈蚣草在吸收氨氮方面效果更好,黑藻适合在小水体里快速繁殖净化水质;水葫芦和狐尾藻相比,水葫芦能大量吸收水面上的藻类,狐尾藻则在吸附重金属上有优势。这些绿植在不同地域和水质条件下作用各异,需要养殖户根据实际选择。

黄鳝长途运输也是很关键的部分。这关系到黄鳝能不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并且保持好的状态。在运输前,要给黄鳝做好处理。像在四川的一些养殖基地,他们在运输前会把黄鳝养在一个干净的小网箱里,让它适应一下新的水环境。而且要挑选健康强壮的黄鳝,那些看起来病恹恹的就不能要。运输的时候,密度也很重要。如果密度太大,黄鳝会互相挤压受伤。有一个河南到上海运输黄鳝的例子,开始的时候没控制好密度,到了上海发现黄鳝死亡率很高。后来调整了密度,黄鳝的成活率就提高了很多。在运输过程中,水温也不能忽高忽低的,要尽量保持稳定。

黄鳝的暂养也有很多技巧。先得把暂养池或者容器准备好。在天津的一个小养殖场,他们用旧的大水缸来暂养黄鳝,这个水缸之前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要调节好合适的水质,水温最好和黄鳝原来的环境差不多。在南方,气候温暖,水质温度也比较高,北方相对寒冷很多。比如福建的养殖户,在夏季暂养黄鳝时,水温能保持在25℃左右,黄鳝很活跃;而山东的养殖户在冬季,为了保证水温,就要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再就是要适当投喂食物,不能饿着也不能让食物太多。有个网友说他以前暂养黄鳝,觉得黄鳝会自己找东西吃就没投喂,在福建的山区潮湿的环境里,结果黄鳝好多都饿死了,后来他每天定时定量投喂蚯蚓之类的食物,黄鳝状态就好多了。暂养的时间也有讲究,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这要看养殖的计划和目的。

转水驯化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就像我之前见过一个湖南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开始养殖黄鳝,他把在部队里养成的严谨细致的习惯带到了养殖中。转水驯化的前30天,他每天都会详细记录水质的变化参数,像酸碱度从开始的7.2慢慢调整到适合黄鳝生长的7.5左右的,这个过程中他会参考之前养过的一些冷门绿植对水质调节的情况,蜈蚣草在前期土壤对酸度的调节对水质影响比较大,再慢慢调整为黑藻对小水体水质的影响。同时他也会关注黄鳝的状态,如果发现黄鳝吃食少或者游动不活跃,就会马上调整方案。2个月的时候,黄鳝基本适应了新的环境,生长速度也开始稳定下来。

长途运输时也有要点。除了前面说的准备好黄鳝、控制密度等,运输的时长也要考虑。如果是南方的黄鳝运到北方,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中要更加小心。比如云南到辽宁的长途运输,因为南北地域差异大,要考虑到途中温度变化以及长时间的颠簸对黄鳝的影响。可以采用分层运输的方式,在底部铺上柔软的材料防止黄鳝受伤,中间层放黄鳝,上层设置一些小型的氧气供应装置。而且每到一个长途运输的大站,比如行驶500公里左右停一下,检查一下黄鳝的状态,补充一下氧气。

暂养也有很多要点需要把握。暂养的目的有时候是为了补货,有时候是为了等合适的上市时机。如果是在潮湿的广东,暂养的环境湿度要合适,不能太潮湿让黄鳝生病,也不能太干让黄鳝脱水。在暂养1年左右的时间,可能要重新调整一些养殖策略,比如水质可能会因为长期循环使用变得有些陈旧,要更换一部分水;或者是发现黄鳝生长缓慢,要考虑调整投喂的食物种类或者量。如果是北方的暂养,冬季要注意防寒,因为冬季时间比较长,像河北的一些养殖户,会把暂养的地方封闭起来,只留几个小的通风口,防止冷空气灌入。

在转水驯化方面,不同地区还有些独特之处。比如说在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有很多山地和丘陵,水质和土壤成分都有差异。这里养殖黄鳝转水驯化时,就要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当地的养殖户发现,在靠近山区的黄鳝池里,利用当地的蕨类植物,如铁线蕨,它们扎根在池边的土壤里,根系比较发达,有很好的水体净化效果,比单纯使用人工过滤设备更能适应这种复杂的地形水质。而在沿海地区,虽然水体盐度对黄鳝养殖不是主要问题,但潮汐等自然因素会影响到黄鳝池的水质成分,养殖户会参考海洋里的一些水生植物如海带等的水质调节原理,来管理他们的黄鳝池,不过要注意植物残留物质对黄鳝的潜在影响。

长途运输的时候,不同的运输工具也各有优劣。像卡车运输是常用的一种,它的灵活性比较高,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停靠。但如果路途颠簸厉害,就要做好减震措施。有一位山东的养殖户,他曾经租用卡车运输黄鳝到北京,由于路面状况不太好,没有做好减震,很多黄鳝在途中受伤。他后来改进了方法,在车厢底部铺上了厚厚的海绵,还在运输箱周围加固了防护,第二次运输的时候黄鳝的成活率就大大提高了。轮船运输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如果运输距离长而且有合适的港口码头,也可以选择。但是轮船运输要考虑到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比如湿度大可能会滋生一些藻类,要及时清理运输设备,防止藻类污染水质。

暂养过程中,对环境的监控也很重要。无论是家养还是养殖场的暂养,都要定期检测水质、溶氧量等参数。在江西的一个养殖场,他们除了正常的设备检测外,还安排专人每天用简单的试纸对水质进行检查。在江西这种亚热带湿润环境里,空气湿度大,黄鳝池周围的苔藓生长得很快,苔藓的疯长可能会影响通风和水质,所以要及时处理。而在陕西的一些养殖户家养黄鳝,由于当地气候相对干燥,冬季取暖时要注意室内湿度,太干燥可能使黄鳝脱水,要适当喷水保持湿度。

黄鳝养殖虽然有诸多要求,但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广西的一些养殖户,在转水驯化的时候,按照合适的方法,精心照料30天左右,黄鳝就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在长途运输黄鳝时,采用科学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到目的地后黄鳝成活率很高。在暂养方面,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绿植净化水质,像水榕这种耐污性相对较差的绿植在他们的池塘边缘辅助净化,效果就不错,他们暂养黄鳝几个月,黄鳝的生长状态一直良好。

黄鳝养殖是门学问,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大家在黄鳝养殖方面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呢?特别是对于转水驯化和长途运输、暂养这些环节,不同地区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下的经验肯定都不一样,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0 阅读:0
小苍养殖

小苍养殖

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