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上甘岭》:错误太多,军长超越师、团、营直接指挥连?

骆驼有三个胃 2024-10-17 22:42:39

备受期待的电视剧《上甘岭》开播,却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激烈讨论。这部由香港导演刘伟强和韩国导演秦天柱联合执导的作品,虽然在视觉呈现上颇具冲击力,但其中涉及的多处历史细节与军事知识的错误,让不少观众大呼失望。

究竟是导演对中国历史了解不足,还是为了戏剧效果刻意为之?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部备受关注的作品,看看它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争议,又该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相较于1956年的经典电影《上甘岭》以及此前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三八线》等作品,新版电视剧《上甘岭》无疑在制作规模和细节呈现上更胜一筹。然而,高期待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部剧集一经播出,就因诸多细节问题引发热议。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剧集中存在哪些争议点:

争议一:军事调度与装备呈现的不合理性

剧中描绘志愿军15军在第五次战役后撤退的场景,颇具视觉震撼力。然而,这种大规模、三路并进的撤退方式,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呢?

事实上,虽然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的装备有了极大改善,但汽车仍是稀缺资源,主要用于后方运输。剧中呈现的绵延不绝的汽车队伍,似乎有些夸大其词。更重要的是,在美军空中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有序的撤退是否可能实现?

剧中出现美军空袭时,志愿军才惊呼隐蔽的情节,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此规模的行军,难道没有设置对空警备哨吗?这样的细节疏忽,很容易让观众对剧情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秦基伟军长在空袭中坐在吉普车内大喊"散开,快",却仍让车辆继续前行的情节,也引发了争议。

作为一位高级指挥官,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常理,更与当时严格的军事纪律相悖。在如此危急时刻,警卫人员理应优先保护军长的安全,而不是任由他冒险。

在美军猛烈轰炸后,剧中呈现的画面是一片狼藉。然而,军参谋马钢向秦基伟汇报的伤亡数字却出奇的低:"军需卡车被炸毁三辆,共十三人重伤,二十七人轻伤,没有人牺牲。"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质疑编剧是否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争议二:指挥体系的混乱

剧中,军参谋段显峰在军部作战会议上的表现颇受争议。他面对军长、副军长、参谋长等高级将领侃侃而谈,仿佛在军事学院授课。

然而,在现实的军事指挥体系中,参谋的角色更多是辅助决策,而非主导会议。这种刻画方式,是否过于夸大了参谋的作用?

秦基伟军长直接命令三连连长冯百胜到军部,并亲自指导作战,这种越过师、团、营三级直接指挥到连的做法,在现实中是极为罕见的。这不仅打破了常规的指挥链,也可能导致指挥混乱。

段显峰作为军部参谋,至少应该是团级干部,却被安排去三连当副手,这种人员调配方式显然不符合军队的用人原则。这种安排是否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

争议三:军衔表现的失误

剧中对朝鲜人民军和美军军衔的表现也存在明显错误:

1.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被降级:实际上是大将,剧中却佩戴三星上将军衔。

2.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被降级:实际是中将,剧中却佩戴一星少将军衔。

3. 美军军衔被抬高:范弗里特实际是中将,剧中却与克拉克同为四星上将。

这些细节性的错误,不仅影响了剧情的真实性,更可能给观众传递错误的历史信息。

争议四:演员选角的争议

以喜剧小品见长的周小斌,在饰演威严的彭大将军时,是否能够完全驾驭这个角色?

同样以喜剧演员著称的潘斌龙,在严肃的战争题材中是否能够完全收敛喜剧气质?

这些选角是否恰当,是否会影响观众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

由于上述瑕疵的存在,对于那些对该剧充满热情并满怀期望的观众来说,无疑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我们期待创作团队能够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在后续的创作中不断完善,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更加真实的作品。

历史题材的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历史功底,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以及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上甘岭》的争议,或许正是推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不断进步的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既尊重历史,又富有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0 阅读:5

骆驼有三个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