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世界法西斯联盟走向瓦解,7月时,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旨在敦促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
公告发布后,日本政府内部震动强烈,主战与主和两派激烈争辩,高级军官中,如冈村宁次等实权人物反应尤为剧烈。
冈村宁次在南京闻悉日本政府有人欲接受《波茨坦公告》,迅速致电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朗。
他坚决声明:“为维护国家尊严,必须将战斗持续至最终胜利,即便面临一亿国民牺牲,亦在所不惜。”
然而,天皇驳回其提议,并令其着手准备投降事宜。
冈村宁次明白,投降将意味着他的野心破灭,且自身将面临审判与惩罚。
他正陷入困境,忽而蒋介石的一个行动,为他带来了转机。
【态度变化】
1945年8月6日,日本未回应《波茨坦公告》之际,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9日,我国东北边境部署的174万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
8月10日凌晨,日本天皇决定“结束战争”,将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在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得知此讯后,极为愤怒。
那年8月,尽管日寇在海外战场屡战屡败,关东军亦遭苏联重创,然冈村宁次指挥的“中国派遣军”尚未崩溃,部分地区仍掌握战场主动。
8月14日,面对此局势,冈村宁次不甘心地致电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称拥有105万大军,愿为国体决一死战,要求继续战争。
两小时后,冈村宁次接获总部电报:“明日中午12点,收听天皇重要广播。”他震惊万分,瞬间愣在原地。
次日,冈村宁次面色铁青,听完裕仁投降诏书后,愤然摔碎收音机。他高举双手怒吼:“105万大军已聚山东半岛,我誓不言败!”
冈村宁次闻日本投降,初时猖狂,决意战至终章,欲在山东半岛拥兵观变。然不久,其态度骤变,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8月15日上午,重庆,蒋介石正装出席,手持拐杖发表《抗战胜利演说》,多次强调“冤冤相报何时了”等和解言论。
此乃老蒋战后对日本帝国主义之态度——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
冈村宁次对国民党的态度颇感意外,除感慨蒋委员长的大度宽容外,还对其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好感。
日本战败,冈村宁次经特使告知国内惨状后,好战情绪渐息。然而,不久他又陷入了极度的惶恐之中。
根据《波茨坦公告》,此类战争罪犯注定难逃被审判与惩罚的命运。
冈村宁次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惴惴不安中,默默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未有任何行动,只是静候命运的安排。
殊不知,国军总司令部的冷欣亦在关心他的安危。冷欣的出现,令冈村宁次倍感欣喜。
【蒋介石的阴谋】
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指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冷欣赴南京设“前进指挥所”,旨在筹备受降事宜,并与冈村宁次进行深度会谈。
此次会面使冈村宁次顿悟,需为自身“前途”筹划。鉴于蒋介石先前的“示好”,他机敏地回应,愿与蒋委员长紧密合作。
冈村宁次作为中国通,迅速洞悉蒋介石意图,随即向各地部队下达密令,要求完整移交占领地、武器弹药及军需物资给国民政府。
新四军、八路军催促日寇投降时,果然遭遇顽强抵抗。我方历经激烈战斗,才成功收复被日寇侵占的中国领土。
蒋介石的目的在于“联日抗共”,伪装成“以德报怨”。抗战胜利后,他急于推出对日宽容政策,意在拉拢日军在华北、华东的残余势力。
国民党军驻西南西北,中共根据地近日军前线,接收便利。为阻中共壮大,蒋介石需与日军合作,并求其配合。
眼看华东、华北大城市稳固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初步目标得以实现,蒋介石为表谢意,特将冈村宁次留驻南京。
后续时段,冈村宁次借南京联络部之名,暗中遣返原派遣军司令部核心成员回国,同时指令律师为散布各地的日本战犯筹备辩护事宜。
冈村宁次与蒋介石达成默契,此默契在9月9日投降仪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依据日本天皇之命,冈村宁次担任总代表,在投降文件上签字。当日上午,他乘车抵达黄浦路中央陆军学校。
尽管冈村宁次前一天已与国民党人员详谈仪式细节,但作为战败将领,他此刻仍感紧张,致接投降书阅读时,双手不禁微微颤抖。
见对面中方代表乃挚友何应钦,他心安顿,从容签字拍照,神情轻松,宛如处理日常公务。
蒋介石精心筹划,何应钦态度温和,这些举措令冈村宁次深感宽慰并心生感激。
然而,冈村宁次未曾料到,他更为安逸的日子尚在未来等待着他。
日本投降后,我党提交战犯名单,冈村宁次列首位。民众强烈要求国民党抓捕严惩冈村宁次,但蒋介石对此不予理会。
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于东京成立国际法庭,指令遣返冈村宁次回日。冈村得知后泪流满面,自认罪重难逃,终日忧虑重重。
蒋介石此时焦虑不已,频繁与军政人员开会商讨。最终,他声称冈村宁次作为中国战区日本善后联络官,需留下处理要务,故不便让其归国。
值得一提的是,冈村宁次在善后工作期间,其府邸、卫队及生活待遇均维持原状,显示出蒋介石为结反共盟友展现出的最大诚意。
冈村宁次按蒋介石指示,组建旧部研究“剿共”,蒋介石将这些日本战犯编入国民党,享受军官待遇,普通士兵月薪亦达200元。
然而,恶行终有报,蒋介石屡次庇护战犯冈村宁次,引发全国愤怒。在中共及多方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将冈村宁次交付中国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
1948年8月12日,冈村宁次在享福3年后收到军事法庭起诉书。为应对舆论,他被送至高境战犯监狱,入狱后仍独居一室,享有最高级别待遇。
8月23日9时,冈村宁次身着西服领带,在宪兵押送下平静步入法庭。审理中,他少言且态度倨傲。
检察官与辩护律师激烈辩论整日,案件仍未达成结论。
庭审结束后,冈村宁次申请保外就医,称自己患病。国民党国防部迅速批准。随后,冈村宁次离开监狱,返回其住处。
1948年12月23日,东京审判落幕,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主要战犯被判极刑,终受应有惩处。
他们的旧同事冈村宁次成为汤恩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贵宾,他安然享受盛宴,同时滔滔不绝分享自己对长江防护的战略与战术见解。
辽沈战役后,我军迅速发起淮海、平津战役。蒋介石败退江南,急需冈村宁次协助,因此,保全其性命成为当务之急。
1949年1月26日,审判冈村宁次的军事法庭于上海复庭。午休期间,庭长石美瑜在餐厅用餐时,被一名服务员紧急叫离。
石美瑜不久后面色铁青返回食堂,召集所有法官至庭长室,言简意赅道:“抱歉打扰用餐,我们先统一对本案的处理意见。”
众人纷纷发表看法,均主张对冈村宁次施以极刑。未及众人言尽,庭长石美瑜厉声打断:“此案拖延已久,你们竟还未明了关键!”
众人怔愣时,石美瑜掏出两封电报:一封是汤恩伯要求释放冈村宁次的;另一封是汤恩伯报呈蒋介石并获批准同意其要求的回电。
法官们阅后相视无言,不知所措。石美瑜重申:“此乃上级指示,若办不妥,你我皆难辞其咎。”众人面露苦色,重返审判庭。
当天下午四点,石美瑜宣判冈村宁次无罪释放,此判决即刻引发哗然。记者们深感意外,旁听席嘘声四起,众人纷纷上台向法官表达不满。
法庭混乱之际,冈村宁次趁乱由后门随宪兵潜逃。当晚,他在日记中记述:“军方高层,尤其是蒋委员长与汤恩伯力主我无罪,此恩铭记于心。”
侵华战犯冈村宁次被判无罪的消息传出后,中共迅速发表声明,要求国民政府重新逮捕冈村宁次。对此,以李宗仁为首的南京政府,出于与中共和谈的需要,遵命重新拘捕了冈村宁次。
汤恩伯在蒋介石遥控下,拥兵自重并采取秘密行动。1月29日,冈村宁次及259名战犯悄然登船,启程返回日本。
冈村宁次立于甲板,再次感叹:“我屡次脱险!”同时,他心中盘算着如何将来报答蒋介石。
【日本军事顾问】
冈村宁次安全返日后,擅长互惠互利,密切关注国民党蒋介石境遇。蒋败退台湾后,他通过蒋的亲信蔡孟坚提出建议。
拟招募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日本官兵赴台,助国民党训练陆海空三军,目标五年内提升战力,为蒋介石反攻大陆贡献力量。
1951年1月30日,蒋介石听取蔡孟坚汇报后极为满意,冈村宁次的提议恰合其心意。
蒋介石紧急拨款10万美金,供冈村宁次在日本招募军官。随后,冈村宁次秘密招募了近400名原日本军官。
这些曾在中华大地犯下重罪的战犯,未曾料到,竟还能获得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们迅速携带丰厚安家费,在富田直亮参谋长指挥下,分批抵达台湾。对外宣称,该队伍为“白鸿亮顾问团”,以此隐匿真实目的。
顾问团专机抵达后,所有人即被安置于一处依山傍水的别墅区居住。
蒋介石指令亲信选拔近9000名身强体壮、坚定反共的士兵组成“白鸿亮顾问团”基础部队,计划成效显著后,于两年内推广至全军。
然而,4月“白鸿亮顾问团”在台湾密训部队一事终究曝光,蒋介石随即陷入舆论声讨,众人严厉指责其“丧失民族尊严”。
蒋介石顾忌重重,遂封锁媒体,并遣返部分日籍军官,仅留核心人员协助国民党将领研讨战术,且定期赴军校执教。
【最后】
冈村宁次因受蒋介石青睐,被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特级教官,相较于被处绞刑的同僚,他确实极为幸运。
他倚仗蒋介石的庇护屡次脱险,晚年获精心照料。1966年9月,82岁的冈村宁次在东京去世。
【参考资料:】
冈村宁次在1945年后,通过多方运作与外交手段,巧妙规避了战后的法律制裁,具体逃脱方式涉及复杂政治博弈,终使其未被严惩。
新闻与传播研究于2017年11月25日探讨国共舆论战及国民党大战略,核心聚焦于审判冈村宁次事件,深入分析其战略意义。
党史博览1995年4月15日载文,分析冈村宁次自白,透视蒋介石“以德报怨”态度,探讨历史背景下的人物行为与决策。
档案时空(史料版)2006年3月5日报道:《蒋介石庇护冈村宁次事件》内幕,揭示了蒋介石如何包庇日本战犯冈村宁次的详情。
L.z.B@家和万事兴
蒋介石民族败类,走狗;汉奸,畜生
潘帕斯
就这还有人吹蒋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