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天早晚高峰,拥挤的公交车上,总是上演着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无声的“战争”,学生族和上班族担心迟到,老年人渴望座位,有限的空间和座位,让矛盾悄然滋生。
为了缓解这一紧张局面,辽宁海城推出了一项新的政策,立刻引发了热议,有人叫好,认为此举有效缓解了高峰期公交拥堵;有人质疑,觉得老年人出行便利打了折扣。
那么,海城究竟推出了什么新的政策呢?
海城公交新政
以前,对于许多海城60-69周岁的老人来说,出门坐公交车,既担心高峰期人多拥挤,又心疼车费,出行成本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好消息来了!
海城市政府3月20日发布消息,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持IC卡错峰免费乘坐城市公交。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政策不变。
具体是从今年的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可是件惠民的大好事!可仔细一琢磨,里边其实藏着点“小九九”。
划重点:“错峰免费”四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海城发布的信息来看,对于拥有免费乘车卡的老年人而言,免费归免费,但如果你想在早上6:30到8:30和下午15:30到17:30之间坐车,还得老老实实掏钱。
这让不少大爷大妈心里犯嘀咕:合着我们老年人早上出门还得挑时间?
其实,海城政府这么做也并非无的放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两个时间段是早高峰和晚高峰。
你想啊,早上的那个早高峰时间段,学生们争分夺秒的去上学,上班族们也都刻不容缓的抢时间,原本对于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坐上这趟公交车到学校和公司的时间都能刚刚好。
但谁曾想半路上来了几个老年人慢悠悠的上车,公交车又得等待,还得吆喝着给老年人让让座,时间全都浪费了,一次两次,到最后学生被批评,上班族被扣了全勤。
而下午的那个晚高峰的时间点,学生们和上班族们学习/上班累了一天,都想着好好休息,刚好公交车上还都有座位。
谁又想到,几个老年人上车后,想让你让个位置,你是让还是不让?
对于上班族而言,因工作压力大、通勤疲惫,暂时不愿让座,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他们将让座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出现“倚老卖老”行为。
在社会中,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年人让座,年轻人和老年人继而发生冲突事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海城的公交改革,可以说是一个开始。
政府试图在老年人出行需求和社会资源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扩大免费范围,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限制高峰期免费,则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保障上班族和学生的出行权益。
这种做法能否真正奏效,还有待时间检验,毕竟,政策的落地需要一个过程,老年人的观念也需要时间来转变。
有人担心,新政可能会导致一些退休老人增加不必要的出行,加剧交通拥堵,毕竟,免费乘车对一些老人来说,也是一个外出的机会。
也有人担心,新政可能会加剧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甚至引发更多的冲突。
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潜在的矛盾,避免矛盾升级,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出行、错峰出行,社会要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个人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说了这么多,这卡究竟怎么办理呢?
60周岁以上新办卡的,3月24日起就可以陆续去办了,各社区会通知具体时间,大家留意一下。
办卡要带身份证和复印件,不是海城户口的,还得带上公安机关发的居住证或社区证明,已经办了60-69周岁老年人优惠乘车卡的,不用重新办。
公交公司会后台调整成免费卡,卡里剩下的钱也会退给大家,这政策长期效果怎么样,能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城市交通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结语
海城公交改革只是一个开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探索案例,当然,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多,未来的探索仍长路漫漫。
归根结底,老年人出行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难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