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新闻不断,下面为您带来三大重磅消息。
先看第一条,美国曝出重大丑闻。据财联社援引《大西洋》杂志消息,美国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前,最高级别的安全官员竟把详细袭击计划告知《大西洋》杂志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他被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拉进Signal的“胡塞PC小组”群聊,群里还有美国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十余人。在群聊中,副总统万斯称美国对胡塞武装发起无限期行动是错误的,会致“油价飙升”且“救了欧洲”。沃尔茨表示要找欧洲人报销袭击费用。
海格塞斯虽理解万斯担忧但支持动武,还披露了中东美军和情报人员细节、打击目标顺序及武器等重要信息。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承认消息链似乎真实,称官员们在审查无意中添加的号码。而美国最高级别的政治和军事官员在非加密渠道讨论军事行动,多位特朗普官员表示震惊,有人预测可能有人引咎辞职,美国国会也对此事反应强烈,民主党议员高呼问责,共和党议员也认为通过非安全网络发送信息不可原谅。就连曾因“邮件门”被现任特朗普团队成员批评的希拉里也嘲讽此事。这一事件严重暴露了美国决策流程的混乱与随意,对其国家安全及国际形象都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海格塞斯(资料图)
再来说第二条,中方罕见发声哀悼。当地时间6日下午,缅甸军政府一把手敏昂莱大将视察位于震中的曼德勒市,特意前往中国救援队驻地慰问,并赠送礼物和水果。缅甸媒体报道,敏昂莱着重感谢中方对缅甸震灾的全力救援,称这是中缅“胞波情谊”的生动体现。此前,中国红十字会车队在前往曼德勒途中遭缅甸政府军鸣枪拦截,虽中方人员和物资未受损,中方还是“强烈敦促”缅方确保中方人员安全。敏昂莱此次表态,除了对救援的感谢,还有修复因“鸣枪事件”受损的两国关系之意。
敏昂莱承诺缅甸将“吸取当前事件的教训”,期待与中方加强在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方面的沟通合作。在“鸣枪事件”后,缅甸军政府还同意和民地武暂时停火,外界认为这与中方的“关切”密切相关。而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愿意应缅甸政府要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三批援助物资已于4月5日运抵缅甸仰光,显示出中缅总体友好关系依旧稳固。中方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大国担当,既维护了自身人员安全权益,又积极对缅甸提供援助,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缅甸地震(资料图)
最后是第三条,特朗普火速发声。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国际经济风暴,多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震荡,避险情绪大增。特朗普不仅未停止,还进一步威胁称将持续加征关税,直到贸易逆差“完全消除”。当地时间4月7日,特朗普再度威胁,若中国不在24小时内取消反制措施,美方将在当前对华高额关税基础上加征50%关税,并终止两国谈判,同时“立即”与其他国家进行关税谈判。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已有约70个国家向美方表达愿进行关税谈判意愿,日本将获“优先待遇”,美方围堵中国意图明显。面对美方霸凌行径,中方迅速反击,外交部发言人强烈谴责,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威胁升级关税是“错上加错”,中方绝不接受,若美方一意孤行,必将“奉陪到底”。
特朗普(资料图)
在此关键时刻,美国副总统万斯用带有贬义和阶级色彩的“Peasant”(乡巴佬)形容中国,引发舆论热议,这暴露了美方的傲慢态度。人民日报敲响钟声,指出施压和威胁不是与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特朗普在这一系列关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不仅给全球贸易局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也反映出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霸权思维和单边主义行径。而中方始终坚定捍卫自身利益,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原则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