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早晨。
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行人,进了玄武门到达太极宫临湖殿,早已埋伏在那的李世民突然率军杀出,对着太子就是一箭。
太子应声倒下马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去。这是“玄武门之变”惊险且难度最高的一幕!
在当时,李世民想要一气呵成完成击杀,没有高超的箭术还真做不到。
箭在古代是武将必备之物,但想要射得快且准,那难度是极高的。
除了眼神要好,还需要强壮的臂膀,否则开弓都是个问题;即使能开弓,若拉不满,箭射出去也是软而无力,压根就击中不了敌人。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需要冷静的判断才行,否则因紧张而手抖,射出去的箭就会出现偏差,就无法一箭毙敌。
李世民拥有高超的骑射技术,一箭过去就能洞穿大门,更别说李建成的脖子了。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神,多年的实战练就他坚忍的性格,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都能冷静从容应对。
这一点,齐王李元吉就比不了。事变刚开始时,李世民只是吼一嗓子,李元吉立马吓得连弓都拉不开,连射了三箭都射不到李世民跟前。
那么,李世民高超的箭术是跟谁学的?
在正史中,我们找不到相关的答案。但是从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里的一段记载或许能得出答案。
一、《酉阳杂俎》里有一段这样的记载:“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高祖李渊年轻时非常勇猛。隋朝末年,曾经带领十二人打败了数万之众的山贼。又在龙门一战中,射光了一袋箭,射中了八十个人。
我们重点来看“尽一房箭,中八十人”,按唐朝作战用箭的装法,一房子箭为一百支。这里“房”就是装箭的匣子。
大多数史书都将李渊写成软弱之人;事实上,年轻的李渊可是非常骁勇善战的。
为了避免让隋炀帝猜忌,后来才假装整天喝酒玩乐,一副纨绔子弟、软弱无能的样子。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后,刻意弱化了李渊的功绩,这才让后人以为李渊就是一个软弱皇帝。
身为父亲的李渊箭术非常高超。
就如上面的记载,他在灭山贼时射尽了一房箭(共一百只),击中八十个人,命中率高达80%,这可是相当高的。
还有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出自《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也能说明李渊高超的箭术。
李世民三兄弟的生母是太穆皇后窦氏,当初窦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家里人就在自家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
然后就向长安城的贵族公子宣布,若有想求婚者就给他两支箭,两箭各射中孔雀的眼睛,才有资格成为窦家的乘龙快婿。
窦氏在当时的长安可是数一数二的大美女,三岁时头发就已经与身高一样长了。
她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母为北周襄阳公主,还深受舅父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宠爱。
这样的家世及相貌,必然引得长安城的公子哥们蜂拥前来。
这些公子哥们大多有名无实,一连数十个公子哥出手,都没能成功射中孔雀双目。
就在这时,英姿飒爽、玉树临风的李渊也来参与夺亲,只见他拉弓射箭,啪啪两声后,两箭分别插入孔雀一目,瞬间掌声雷动。
见到是李渊夺得头筹,窦毅夫妇非常满意,躲在后面偷看的窦氏也很开心。
没过多久,窦氏就与李渊完婚,之后夫唱妇随,十分恩爱。先后生了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昭公主。
这则“雀屏中选”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成了择婿许婚的代名词。
二、史书上记载,李世民三兄弟的箭术都不差,这大概率有受到老爹李渊的影响。
《酉阳杂俎》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翻译成白话就是,
李世民长着卷曲的胡须,曾经戏耍着要用胡须拉弓搭箭;他喜欢用四羽大箭,这种箭要比普通箭长四寸,可射穿门板。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世民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箭手。普通羽箭对他来说已经不过瘾了,他用的都是专门定制的超大号四羽雕翎箭。
箭变长了,弓自然也要做相应调整。
李世民用的是一张长达两米的巨弓,这长度可比普通人的身高还高。要是没有强壮的臂膀,还真拉不动的,更别说将箭射中目标。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极有可能带着这张弓。
在正史中,同样也有关于李世民高超箭术的记载。
武德四年(621年)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亲率骁骑五百人出虎牢关侦察窦建德大营。
沿途分别在道路两旁留下伏兵,自己只带四名骑兵和尉迟恭继续侦查,到了距离窦建德大营还有三里的地方,两人才被窦军发现。
窦军以为是唐军斥候,就懒得搭理几人。
李世民看没人搭理他,很不开心,拍马往前走了几步,对着敌兵大喊一声:“嘿,我是秦王李世民。”
紧接着又拉弓射击,箭响过后一员敌将应声倒地。
此时,窦军才反应过来,真的是李世民来了。很快,营中就冲出五六千骑兵追击,大喊着“活捉李世民”。
见此情景,李世民也不慌张。而是笑着对身后随从说:“兄弟们在前面走,我自与尉迟恭断后。”
于是,李世民和尉迟恭两人一个射箭,一个拿马槊捅;但凡敢靠近他俩的,不是被射杀,就是被捅死。
李世民前后射杀数人,尉迟恭也杀了十几人,敌军再也不敢靠得太近,只敢在远远的距离放箭。
事实上,不仅李世民箭术厉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也不弱。
三、据《旧唐书》记载:“武德元年,时甚暑,而驰猎无度,士卒不堪其劳,逃者过半。”
这是记载李建成的一件事,大意是武德元年,酷暑时节,李建成骑马狩猎没有限度,士兵们无法承受这种劳累,逃跑的人超过了一半。
能将一半以上的士兵都给累倒了,没有绝对的爱好,以及超强的耐力,真的是做不到的。
同样,李元吉也有相关的记载:“元吉性好畋猎,载网罟三十余两,尝言,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
大意是李元吉非常爱狩猎,曾经说过自己可以三日不吃饭,不能一天不打猎。一个天天打猎的人,那箭术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元吉看到李世民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拿起弓箭反击,这是一个箭手本能的反应。
可惜,他的箭术是从猎场上练出来的,而不像李世民是从战场上积累来的。所以,面对突发情况他会惊慌手抖,而李世民则不会。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是孬种,也是上过战场、见过生死的人,只是没有李世民那么猛。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必须一箭把李建成撂倒。
否则,当李建成、李元吉反应过来展开反击,或是逃回不远处的东宫和齐王府,那么接下来必然是场恶战。
李世民手下良将虽多,但兵力有限;恰恰太子李建成手握长安城防大军,真硬碰硬的话,胜算就难料了。
所以,李世民第一箭就没给李建成任何生的机会,他必须成功,否则即是死路。
射杀了李建成后,李世民由于马受到惊吓跌下马来,李元吉趁机捡起一旁的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命。
还好尉迟恭赶到,一箭结果了李元吉,这才救下了李世民。
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李元吉的战力并不低,否则也不会让李世民毫无还手之力。
玄武门之变,最终以李世民获胜结束,但不能否认李建成和李元吉高超的箭术;只是事变发生太过突然,两人没有李世民那么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败给了李世民。
能同时培养出三个箭术高手,这跟李渊的家教应该是分不开的。三兄弟跟着父亲耳濡目染,自然从小就会对箭术感兴趣。
可见,李世民箭术的启蒙师傅,就是他老爹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