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当《无限暖暖》以比《黑神话:悟空》更高的IGN的评分登陆各大平台时,似乎预示着这款野心勃勃的换装手游似乎成功转型为了一款真正的开放世界大作。
然而,随着游戏上线,玩家开始深入体验,一个尴尬的现实逐渐浮出水面——游戏固有的换装与拍照玩法,与开放世界的自由探索之间,其实有着天然难以调和的设计矛盾,而这一问题在移动端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玩家需要在精致的场景中拍出完美照片时,糟糕的画质优化却极大地影响了这一核心体验。
《无限暖暖》游戏界面
在当前二次元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开放世界”似乎已成为一块必争之地。从上线将近半年的《鸣潮》,到即将登场的《燕云十六声》《异环》《无限大》,众多厂商纷纷以开放世界为招牌,试图将各种类型融入其中。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加入这场开放世界的竞赛,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正在显现:开放世界是否真的适合所有类型的游戏?
叠纸游戏的《无限暖暖》现在所呈现的游戏表现或许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这款以换装和拍照为核心的休闲游戏中,庞大的地图和自由探索不仅没有提升游戏体验,反而稀释了其原有的核心乐趣。
当开放世界的构建占用了过多的开发资源,当多平台的技术适配成为沉重负担,游戏最基础的乐趣反而被这些宏大的野心所掩盖。这个案例清晰地表明,在盲目追逐行业热点之前,厂商更应该回归到游戏设计的本质,确保选择的形式能够真正服务于游戏的核心玩法。
01 开放世界遭遇拍照打卡,自由探索沦为累赘上线不到一周,《无限暖暖》官宣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1000万,而根据媒体的推测,其全球全平台首周累计流水预计将超过2亿元。
《无限暖暖》核心玩法依然是叠纸游戏引以为傲的“暖暖IP”多年形成的换装,这原本需要精心设计的场景布局和细腻的美术表现。当这些元素被强行嵌入开放世界框架时,却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首先是场景密度的困境。
为了营造开放世界的广阔感,游戏不得不在大量区域使用重复的景观填充,这直接影响了玩家寻找理想拍摄地点的体验。更致命的是,原本应该是精心布置的拍照场景,在开放世界中反而显得零散而缺乏设计感。
《无限暖暖》游戏界面
游戏节奏的失衡则是另一个严重问题。
其核心玩法——换装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不断尝试新的搭配并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中展现成果。
问题是在开放世界中,大量的移动探索和推主线战斗反而稀释了这种核心乐趣。玩家需要在广袤的地图中不断奔波才能解锁新的拍照点,原本紧凑的游戏节奏被硬生生拉长,造成了体验上的割裂。在小红书上不难看到玩家吐槽:“我只是想好好拍照,为什么要让我爬这么多山?”
内容深度的缺失同样值得关注。
为了填充庞大的开放世界地图,游戏不得不加入大量重复性的收集任务和简单的环境解谜。这些内容不仅缺乏创意,更与游戏的换装主题几乎毫无关联。当玩家发现大部分探索行为都无法为核心玩法带来有意义的回报时,开放世界的存在就显得越发牵强。
《无限暖暖》游戏界面
更令人困扰的是互动性的缺失。
在传统换装游戏中,精心设计的场景往往能为玩家提供丰富的拍照灵感和道具交互。但在《无限暖暖》的开放世界中,大量场景沦为了单纯的背景板,缺乏有趣的互动机制。这不仅降低了拍照玩法的趣味性,也让整个世界显得空洞而缺乏生机。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开放世界设计与换装游戏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
在传统换装游戏中,时装的获取往往与剧情进程和付费机制紧密相连,线性的解锁路径能够为氪金行为提供明确的动机和即时的满足感。
然而,当这种机制被放入开放世界后,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玩家在广阔的地图中迷失方向,无法清晰地感知到时装收集的进度与价值,这其实会直接影响了游戏的变现效率。
《无限暖暖》游戏界面
叙事结构的矛盾则进一步暴露了开放世界模式的不适应性。《无限暖暖》试图通过主线剧情来串联庞大的世界观,但开放式探索的自由度实际上破坏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玩家可能在尚未建立对角色的基本认知时,就已经通过随机探索发现了后期的剧情场景。零散的叙事体验不仅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也让精心设计的时装收集线变得缺乏意义:当剧情无法有效地为时装赋予情感价值时,它们就沦为了纯粹的数值道具。
而如今已经成为显学的手机、主机以及PC多端支持,则更是让《无限暖暖》感受到了无所适从的开发压力。
02 多端开发的技术代价,优化困境与体验割裂核心玩法与类型设计上的矛盾在多端发行的压力下进一步恶化。
为了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团队都在使用虚幻5引擎,这在PC和主机平台确实带来了出色的画面表现。然而在移动端,过高的画面要求却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优化问题。
根据目前玩家的大量反馈,即便是高端手机也出现严重的卡顿和发热问题,部分设备甚至出现贴图模糊、文字难以辨认的情况。当玩家无法在手机上清晰地看到自己精心搭配的服装细节时,“暖暖IP”的核心体验就已经被打破了。
小红书网友反馈《无限暖暖》画面效果
大多数多端游戏,其实也都是通过降低手机端的贴图精度、材质质感或是场景减配来实现优化效果,对于动作游戏来说只要战斗手感、打击感完整保留,画面缩水似乎并不时大问题。但对《无限暖暖》本身就是以画面为核心卖点的游戏来说,手机端的“马赛克”以及过于简陋的场景,显然很难做到让核心受众满意。
就像不少玩家在小红书上发出的对比图,在同一场景之下,PC端和移动端所呈现出的已经不仅仅只是画面精细度的差异,像是PC端大量出现的鲜花布景在手机端多数都被去掉,而服装材质更是呈现出了巨大差异,一旦发现这种不同很难相信还有玩家能够觉得这是同一款游戏。
《无限暖暖》PC端和移动端对比 图源:小红书网友截图
这些优化问题直接影响了玩家的社交分享功能,对于一款以视觉体验和社交分享为核心的换装游戏来说无异于致命打击。
操作体验的割裂同样值得关注。当下这些多端游戏为了适应主机和PC平台的操作习惯,往往都会加入较为复杂的移动和战斗系统。
但这些操作想要通过“搓玻璃”来实现却常常需要玩家具有极其灵活的双手,同时本身习惯了传统换装游戏简洁操作的系列玩家其实本身就对战斗、移动不感兴趣,而如今这种轻度战斗却又很难真的吸引到那些动作游戏玩家。为了多端适配而做出的妥协,最终反而影响了所有平台的游戏体验。
从市场反应来看,多端策略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游戏之前大量宣传在全球获得了3000万预约,但首周的口碑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主机玩家对开放世界的深度和互动性表示失望,而手游用户则对糟糕的优化和繁琐的探索体验颇有微词。游戏的整体营收流水,也并没有呈现出对应前期巨大预约量的亮眼表现。
图源:DataEye研究院
就目前而言,《无限暖暖》既没能真正满足主机玩家对开放世界的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有核心受众的需求。
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等在游戏上线后尤为明显:虽然PC和主机版本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这些平台的用户虽然有良好的付费习惯却不见得乐于长期氪金,一旦意识到《无限暖暖》并非一款具有长期游玩价值的开放世界游戏,很容易便会离开。
而当主要的收入仍需要依赖手机玩家时,却又无法在移动端提供最好的画面与游玩体验时,昂贵的多端开发投入是否真的值得?
《原神》在上线最初其实也遭遇过类似问题,即便一两年后是否能流畅运行不掉帧都还是高端手机GPU性能的测试指标,也是经过米哈游长期的优化才有了如今的效果。
《原神》游戏界面
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不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玩家,对于游戏新作的内容和优化几乎没有宽容度可言,一旦陷入口碑不佳的负面循环便可能很快被抛弃。
或许是叠纸官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环境的变化,叠纸CEO姚润昊第一时间用内部信的形式进行了回应,比如他提到,《无限暖暖》的首日流水大大提高了公司游戏的首日流水纪录,其中国内PC收入超过50%,海外PS+PC的收入占比更是高达80%。另外,在使用PC端设备的人群中,笔记本电脑用户占到了很大的份额,游戏的首日平均在线时长也较为乐观。
作为一款持续运营游戏,其后续能否实现低开高走的表现或许也更依赖于持续的优化表现以及运营状态。
事实上,上述问题并不专属于《无限暖暖》,接下来的《燕云十六声》《异环》《无限大》等即将面市的一大批既主打多端同步又都是开放世界的作品都很难避免类似挑战的出现,如何最大程度避免重蹈覆辙,取决于不同团队的功力。
《燕云十六声》游戏界面
开放世界固然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缺乏对游戏玩法的本质思考,盲目追求规模和技术突破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对于叠纸游戏来说,也许更明智的选择是:回归到精致场景、便捷玩法的初心,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精益求精。
站在2024年末来看,开放世界显然不会是游戏设计的万能解药,过于执迷更可能会稀释游戏的核心乐趣。大概没有一种玩法真的可以包打天下,如何兼顾玩法创新和游戏性以及当下更分散的用户群体,始终都是考验游戏厂商的恒久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