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开启了“曼行山西·汾阳站”文化探访之旅。此次别具意义的文化之旅为期三天,蒙曼老师以行走式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们穿梭于汾阳的历史遗迹、非遗工坊与现代人文地标之间,以脚步丈量千年文脉,用镜头记录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让这座古城的文化肌理在镜头前徐徐舒展。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多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是央视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的点评嘉宾。
汾阳,一座拥有2600年历史底蕴的城市,公元前594年置县,有着1700年的州府史。境内有全国最高古砖塔文峰塔、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金代悬塑珍品太符观、宋代汾酒老作坊等百余处文化古迹。这里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晋剧文化源远流长。是汾酒故乡,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有着6000多年的酿造史、1500多年的成名史、800多年的蒸馏史和300多年的品牌史,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是全国著名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汾阳是全国第五个“厨师之乡”,也是闻名全国的“汾州核桃之乡”“汾州小米之乡”。汾阳也是宜居之地,四季气候宜人,民俗风情淳朴,山河景色秀丽。此外,汾阳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不息,其区位交通优越,自古就有“秦晋旱码头”的美誉。
走进文湖景区,蒙曼一行登上文峰塔,俯瞰古城全貌,青灰色的屋瓦与纵横街巷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塔下,国家级非遗“汾阳秧歌”正热闹上演,欢快的锣鼓声与围观群众的喝彩交织,将民间艺术的烟火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步入汾阳王府,雕梁画栋间流淌着盛唐遗韵,蒙曼轻抚门楣上的瑞兽纹饰,向观众讲述郭子仪“再造唐室”的传奇,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触手可及。在五岳庙和东龙观墓群里,蒙曼老师俯身细辨铭文,解读着跨越千年的家国密码。汾阳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将城市的记忆串联起来,让人对汾阳的历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同时,非遗宴席“八碟八碗”惊艳亮相,十六道菜肴如艺术品般陈列,更展现了汾阳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名校汾阳中学,蒙曼老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生动深刻的讲座。讲座紧扣“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南风之时”“杏帘在望”四大主题,以妙趣横生的讲解,将三晋大地的山川形胜、历史文化以及蕴含在诗词典籍里的传统文化鲜活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向蒙曼老师提问,有的甚至激动地站起身来,高高举起手臂,眼中闪烁着渴望回答的光芒。被选中的同学迅速起身,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蒙曼老师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肯定。回答完毕,蒙曼老师会详细地补充讲解,还会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趣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和阵阵笑声。
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同学们沉浸其中,原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被彻底点燃,内心涌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在南垣寨的古村落里,集贤堡的石墙与院落保留着晋商昔日的辉煌,每一块斑驳的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贾家庄村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村史展览馆中陈列的乡村奋斗史令人动容。蒙曼老师亲身体验陶瓷泥塑、剪纸等非遗项目,并通过直播向观众们解读背后的文化智慧。晋戏舞台上,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韵味十足,一颦一笑扣人心弦。工业文化创意园则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打造出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文化探访的画卷在酒香中臻至高潮。太符观探访聚焦于千年碑文、悬塑艺术以及建筑中蕴含的酒文化,为观众们展现了不一样视角,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汾酒老作坊里,古法酿造的工艺展示让人领略到传统技艺的魅力。汾酒博物馆内,跨越千年的酒文化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恰逢杏花节,漫山遍野的杏花与浓郁的酒香相互交织,生动地再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场景。
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众多粉丝排成长队,只为与蒙曼老师合影并获签名。人群中既有热爱传统文化的老者,他们拿着精心挑选的笔记本和蒙曼老师著作,眼神满是期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热烈讨论蒙曼老师在文化之旅中的精彩讲解,言语间尽是钦佩。蒙曼老师现身时,现场掌声雷动,她微笑接过物品,用娟秀字迹写下祝福并郑重签名,遇到小朋友还会蹲下轻抚其头,鼓励传承文化。合照时,她主动拉近与大家的距离,用温暖笑容定格美好瞬间。现场秩序井然,大家依次上前,蒙曼老师始终耐心十足。拿到签名和照片的粉丝满脸幸福,珍视这份纪念品,将这一刻视为文化之旅最难忘的回忆。
此次活动以“行走”为纽带,将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探访、非遗互动和学术解读,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可感,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三天的行程不仅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山西汾阳文化的机会,也为汾阳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