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人民公园、北京中山公园等相亲角,能看到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年轻女性,她们手持征婚牌,上面写着 “不要彩礼,只求真心”“硕士学历,精通中文,只想嫁给有责任心的中国男人” 等内容。这些女孩大多 20 到 25 岁,颜值出众,学历较高,甚至有自称月入 5 万、会四国语言的。
原因中国的吸引力:
经济与生活:中国经济崛起,生活成本相对低廉。例如,在东欧一些国家 500 美元可能只能租个小公寓,而在中国能享受更多物质和服务,甚至能全款买套小城市的房子。同时,中国社会稳定,相比部分东欧国家因战乱等导致的不稳定,中国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感。
文化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产影视剧、短视频等在海外传播,让外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渴望体验中国式家庭生活。
中国男性形象:中国男人 “顾家”“责任心强”“尊重女性” 的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与部分外国男性在家庭方面的表现形成对比,这让外国女孩更青睐中国男人。
政策因素:中国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使政府对跨国婚姻持更开放的态度,为外国女性进入中国提供了政策土壤。
个人现实动机:部分外国女性可能通过婚姻移民中国,以获得更稳定的居留权或经济保障,尤其在俄乌冲突后,部分东欧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促使一些年轻女性将中国视为 “避风港”。
影响对中国婚恋市场:
为中国单身男性提供了更多择偶机会,尤其是那些因彩礼、经济压力等在国内婚恋市场感到迷茫的男性。
冲击了国内相亲市场格局,让部分提出高彩礼、高标准的大龄女孩开始反思自己的择偶标准,也引发了部分国内女性群体的抵触,出现了如 “反洋媳妇联盟” 等群体,她们指责中国男性的择偶观,反映出对竞争加剧后的焦虑感。
对跨国婚姻:从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量同比增加 23%,其中 70% 是外籍女性嫁到中国。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跨国婚姻比例或突破 10%,尤其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联姻将更频繁。但跨国婚姻也面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不同、经济压力、法律风险等诸多挑战。
不过,虽然金发碧眼妹子涌入中国相亲角是当下的一个现象,且跨国婚姻比例有所上升,但就此说跨国婚姻的时代来了还为时尚早。跨国婚姻需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人们在选择时也会更加谨慎,婚姻的本质还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需要双方的理解、包容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