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Alain Aspect、John Clauser、Anton Zeilinger获奖,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量子信息科学,熟悉这几个概念的人们会想起中国科学家潘建伟。潘建伟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量子纠缠、量子信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发射了“墨子号”人类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基于墨子号展开了量子密钥分发、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检验贝尔不等式、量子隐形传态等实验,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今年的获奖者Anton Zeilinger(安东·塞林格)正是潘建伟在奥地利学习时的老师,为何潘建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问题还要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讲起。当年爱因斯坦认为玻尔等人建立起的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并提出EPR佯谬。爱因斯坦和玻尔两派争论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直到1964年约翰·贝尔基于爱因斯坦的定域性假设给出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可以设计实验检验的,这个公式就是“贝尔不等式”。今年的获奖者John Clauser在1969年将贝尔不等式进行了改进及推广,并设计出基于光子对偏振相关性的实验检验贝尔不等式。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就意味着量子力学有问题,如果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就意味着量子力学正确。John Clauser曾在70年代通过检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另一位获奖者Alain Aspect在1981年的实验中也得到了与量子力学一致的结果。潘建伟的老师Anton Zeilinger也用不同的实验得到违反贝尔不等式的结果。
墨子号的千公里级星地量子纠缠分发检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将探测器的距离扩大到1000千米以上,并且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分发。从根本上讲,这个实验的最大价值在于两个探测器的距离变大,这并不算是多么有价值的创新。哪怕是将探测器放在更远的地月拉格朗日点上,实验的原创性也显得不足。而诺贝尔奖偏爱的是从无到有,从0到1,而不是从1到100。
当然这并不是说潘建伟的工作不重要,潘建伟的工作更多的是倾向于应用,比起应用科学诺贝尔奖更偏爱基础科学。当潘建伟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时,很多人就意识到潘建伟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不高,他的老师塞林格倒是比较有可能。
另外,潘建伟的工作促进了三位科学家的获奖。诺贝尔奖向来是非常谨慎的,基础方面没有有效的实验证据不会轻易发奖,应用方面没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前不会轻易颁奖。正是因为有潘建伟的一系列实验证实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正是因为潘建伟的工作让很多人看到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巨大前景,三位科学家才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促成其他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之前也有。国内一些高校热衷采购冷冻电镜,冷冻电镜的一个很好应用就是解析蛋白质结构,借助冷冻电镜解析蛋白质结构可以疯狂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这正好和国内的一些评价指标相吻合。蛋白质解析论文发得越多,冷冻电镜技术就越容易得奖。最终2017年诺贝尔奖化学奖颁发给对冷冻电镜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二三十年前中国官方曾经提出以夺取诺贝尔奖作为奋斗目标,那是中国科技土壤比较贫瘠时期的呐喊。现在类似的说法少了些,因为有些方面已经做出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但是整体上一些人对待科学的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很强烈,要想拿到研究项目、要想成为院士不得不分散精力做其他一些时期。而且院校以及公众更乐意看到短期的效应,更希望快速看到成果发了多少个CNS,更希望成果能够得到快速应用。这些能让人高兴一时,但是诺贝尔奖并不喜欢这些。
如果量子纠缠也是潘建伟发现的,那一定会得诺贝尔奖,我觉得诺贝尔奖还是比较公平的
潘建伟是做应用的,量子纠缠,隐形传态这些核心理论都是跟着他的老师塞林格教授学的,今年塞林格教授尚且没有获奖,再怎么也轮不到他吧![得瑟]
你可真会扯,老师得奖,学生就必须得吗
诺奖偏爱从0到1,这个说法是对的
李嘉诚发明了公滩面积,怎么没获奖
他们评价体系有问题,外国专家都带眼镜看不清世界
很简单,潘建伟是中国人
进一步提高科学家待遇!
谁先发现某某现象,谁先开创某某领域,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因为他是中国人
0到1,1到100,说你重要阿,也重要,看你是不是一个队的[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奠基和应用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0到1确实是诺奖的颁发规则,但一个领域同时颁发给基础研究开拓者跟应用研究实践者也是有很多例子的。也有若干年后再颁发给应用研究贡献者的事例。关键看应用研究贡献者目前在应用领域所取得的价值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潘院士在这方面确实需要用实践来证明,或者继续沉淀取得更大的应用研究成果。
这个奖发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比较公正的,但是和平奖和文学奖这两项掺杂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拉低了整个诺贝尔奖的公信力。
小编的领导升官了,为何没有小编?
力你出,功我得!
[得瑟]人家只是提出了一个实际存在的现象,可没指望这个现象有什么用处,说这个现象有用处的是拿来忽悠别国的。
一个是原创,一个是应用…
这标题本身就带节奏,太坏了,二者有必然关系吗。
钱是人家出的,规则是人家定的,裁判是人家的人,不服你可以不参加,也可以另外组织。有什么好喷的,吃饱了撑的。
我们的绿码没获诺奖?
所以我们不可能超越
O~1非常重要,没有这个突破,就不会有1-100000000000000000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得瑟]
欧洲人愿意拿钱给国人搞研究嘛??除非有损国人的研究!!
看不懂。
我有个疑问:按理来说量子力学目前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理论研究都还没成熟,那么量子通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中国足球⚽,世界名帅的坟场!这个是不是原创?
学而优则仕[得瑟]
屠呦呦就是很好的例子
老师得奖,学生为什么没份?什么逻辑?
科学研究非常不易!!老师的学生非个位数!
这才是强国战略方针
老师水平再高,学渣还是学渣!!
我给小编纠正一下文末的话,不是诺贝尔奖不喜欢这些,而是国人希望看到的短期效应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从而使之做不出符合诺贝尔奖的研究。[得瑟]
我靠,这蹭的,掉了层皮
年年老生常谈,真是烦
同问,潘建伟老师的其他学生为什么没有获奖,潘建伟老师的亲戚朋友为什么没有获奖,潘建伟老师的老师为什么没有获奖[呲牙笑]
假如是美国籍的,就会获奖。都带走很强政治性歧视。跟应用基础没多大关系,以前不也一样都有,比如医学研制出来什么药
骗子得了奖,我们以后怎么见人?
又在扯关系了[笑着哭],有中国籍吗?
这标题是什么逻辑?
0到1很难……,但国内看的是1到100里的100,🌿🌿🌿
应用本身就能产生效益,而基础研究好像没啥效益,比如你发现了万有引力,并不能给个人带来收入。
真嘻人,这是在国际上,就是在国内成绩不都是老师的吗。不懂得尊师重教的道理吗?
发现DNA的没得奖,后续研究的得了好几个。
为什么要纠缠这个奖那个奖?!
中国的科学家对基础研究和创新还是缺乏的,跟软件it产业一样
不必担心,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都是在一二十年前的研究发现,经过长时间的科学检验证实了原创性和开创性。这需要良好的科学土壤和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持。中国已经迈过这跟门槛,估计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获奖者就会经常出现了。
什么逻辑?我大学的老师现在去美帝幸福的生活,难道我也去了?
这样说,心里平衡了点
获奖的是理论和实验室成果。量子技术应用则中日美都走在世界前列
所谓的众多“诺贝尔奖级别”成果,就跟打球时的好球一个道理,其实球没进,大家瞎叫一声,“好球!”
哈哈,冷冻电镜,就差说出名字了
西方工具奖
他是会的吗?
别贴脸行不行?脚踏实地,任重道远
因为他长着一副中国脸,所以得奖难
跟他有毛关系。
想疯了吧
我是他的育儿园同桌,我是不是也要分一份,这文章明显蹭热度
不必过分强调哪一方面,原创更多的是掌握先机,但将机会变现,就需要应用。就像你把质能方程学得再熟稔,没有曼哈顿工程,人类能将核能变现?
潘开了好多家公司赚钱去了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我们不要以获诺奖为荣,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科技,让诺奖成为二流奖项。
0到100是核心技术,1到100是资本积累,中国人喜欢资本积累,不愿意费心搞核心技术。
潘建伟在他老师面前还是个愣头青
我得老师是孔子为什么我没有受封
飞机史上只记得莱特兄弟,其他人没那么重要
一个划时代理论的提出,其实质必须被实验证明。先有相对论,后有原子弹。
中国人喜欢搞应用,例如手机、电池车,因为搞应用才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钱
荣誉他们拿,应用咱们做。
原创和应用,价值差之千里。
搞几箱茅台喝喝
潘建伟一定比他的老师富有。[大笑][大笑][大笑]
核心的基础理论还是外国人搞
国内把爱因斯坦当神敬呢,谁敢说个不字就被群咬,很诡异。
因为潘建伟的科学是保密的,是中国的。没有公开,其实潘建伟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强过其老师多少量级。潘建伟类的很多中国科学家早已有资格拿诺贝尔奖,但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不屑诺贝尔奖。[点赞]
中国需要改变了
防护服装空调那哥们能得奖吗?[呲牙笑]
导师以后挂了潘挂不挂
实话实说,我们擅长应用型科技,原创的基础性科技我们落后太多了。
非要拉上点关系,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一个做基础研究,另一个是在实验室研究理论完成后做实际应用[100]
牛B格拉斯[点赞]
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在这及格方面不服老外不行,诸君共勉!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键盘真多,厉害为啥跑国外拜师
诺贝尔奖只不过是美国操控的广告代言
只要是中国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都非常少!
潘就是在厉害。身份就决定了他无法获奖。别说获奖,他的身份连出国到欧美都不可能。
一个是理论物理研究,一个是工程学院实验
潘老师只是个学生。他这样的学生,可能有几百个。
中国的茅台院士最厉害了[鼓掌]
诺奖只颁发给科学发现的源头贡献者,做技术的青出于蓝不在考虑之列。因为后者凭本事赚钱,写论文,升职称和拿项目。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骂潘建伟老师的那部分人可以闭嘴了吧!
诺奖就是个笑话,越来越没有含金量,逐渐成了欧美国家控制学术界话语权的工具
科学无国界工,科学家有国界。多我们不要以得诺奖为荣,还是严抓自己国家的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让诺奖成为二流奖项。
他老师获奖跟他有什么关系,这一天全在蹭这个热度,有必要么。
这算碰瓷
他算个毛,真有脸说这话[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