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当初其实可以保留更多名曲

邕城小柚哥 2023-04-23 10:58:16

历史人物瞎子阿炳,真名为华彦钧,大概生于1893年。关于此人的事迹,大家可能一听到此人名字,立刻就和其流传下来的《二泉映月》紧密联系起来。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二泉映月》的流传,其实也算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如果当初去采录的人加紧一些、重视一些,现在大家听到的阿炳的名曲将会更多,无奈,这只能是大家的一个遗憾了。

当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虽然经济困难,但仍然重视保护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提出了继承遗产、发扬传统的口号。当时各省纷纷成立了音乐工作组和戏曲工作组,专门负责采集和整理本省区各种传统音乐。而江苏无锡一带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事迹流传甚广,引起了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主任杨荫浏和民间音乐研究学者曹安和的关注。因为这两人是阿炳的同乡,遂决定前往无锡拜访阿炳,并将他的乐曲录制下来。那么,阿炳的事迹为何得以流传呢?

阿炳其实并非一出生就是瞎子,他也是一个健康的人,其父华清和是当地道士。阿炳自幼随其父及民间艺人演习民间音乐。1918年前后其父去世,阿炳子承父业,也成为了一名道士。他谙熟江南民歌小调、丝竹音乐、锣鼓牙及戏曲音乐,通晓多种乐器,尤其擅长二胡及琵琶演奏,功力过人。不过,由于中年时经济状况恶化,且染吸毒、嫖妓恶习,以致双目失明。不得已,便沿街卖艺乞讨为生,故当地人称“瞎子阿炳”。

阿炳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把时事新闻、世态炎凉等人生感悟融入曲中,以此更新创作,避免听客生厌。久而久之,其器乐积少成多,其间多有佳作。故阿炳及其音乐在苏南一带颇有盛名。但其中年经济状况不佳,到晚年时贫病交加,一生无妻室、无子女,在悲苦凄凉、辛酸孤寂中倍感人生凄凉。这种不幸遭遇和人生体验,进一步增进了阿炳的音乐才情,其音乐作品意韵更加深邃高远了。简单地说,阿炳在长期的音乐演奏生涯中,基本做到了人曲合一,其对人生的感悟体验,可以优雅自如地通过其乐曲体现出来。尤其是《二泉映月》《听松》等曲子,更是经过多年打磨,技艺精湛。

1950年8月,杨荫浏和曹安和携带钢丝音乐机南下无锡拜访阿炳。期间,听闻阿炳的演奏,二人为其大师般精湛的技艺所惊叹,如获至宝。二人将阿炳亲自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龙船》共六首作品精心录制,并相约明年再来录制其他音乐作品。不料,等不到明年,阿炳就于当年12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了。二人为阿炳录制的六首音乐作品,便成为阿炳毕生创作中的仅存硕果,阿炳其他丰富多彩的,技巧精湛的音乐作品就此失传于世上,不得不让人痛惜和遗憾。

世事具有偶然性,如果当初去拜访录制的二人携带多一些录制材料,把阿炳的更多音乐作品录制下来,那我们今天能听到的阿炳大师般的作品更加多,我们的音乐瑰宝库就更加丰富了。但是,历史没有假设。阿炳当时在当时众人的眼中,无非就是一个不入流的演奏好的乞丐,能有几人意识到他的音乐价值?因此,即使阿炳当时享有一定的声誉,但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他贫困交加的悲惨命运,他在当时仍然是一个悲惨的人。莫说当时的人们,即使是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吧!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青63钓鱼岛是中国的

青63钓鱼岛是中国的

2023-04-24 12:12

很可惜了,阿炳以后再无《二泉》。

邕城小柚哥

邕城小柚哥

立足广西,着眼全国,带你认识不一样的社会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