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牢牢把控着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筑起一道严密的技术封锁高墙。
对我国而言,起步晚、基础薄弱,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自主研发之路布满荆棘,诸多关键技术被“卡脖子”,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前进步伐。
而就在这看似艰难无解的困境中,一位来自中国沈阳农村的初中学历小伙横空出世,他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对技术的执着钻研,竟奇迹般地攻克了西方严密封锁的航空发动机绝密技术。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国家更是对其予以重奖 800 万,以表彰这一突破性成就。
这不禁让人好奇,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成长轨迹?又是如何冲破重重阻碍,摘下这颗高悬的“技术明珠”的呢?
【临危受命:挑战“不可能”任务】1994 年,初中毕业的洪家光踏入了技校的大门,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现,1999 年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 58 车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人。
2002 年,公司接到了一项紧急且艰巨无比的任务,要制造一款用于航空发动机核心叶片加工的修正工具金刚石滚轮,其精度要求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0.003 毫米。
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偏差,都可能让整个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大打折扣,甚至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当时,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技术储备薄弱,高精度加工设备稀缺,此前从未有人成功攻克这一难关。
而公司里唯一掌握相关技术、有经验承接这项务的老师傅,却在关键时刻因病倒下,住进了医院。
一时间,整个项目陷入了僵局,车间里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大家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却又都对这“烫手的山芋”望而却步。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年轻而坚定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让我试试吧!”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洪家光目光炯炯,神色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
此时的他,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入职仅三年的年轻工人。
在旁人眼中,他既没有高学历的光环加持,也缺乏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如此高精尖且难度超乎想象的任务,他的主动请缨,引来了不少质疑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洪家光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乎着公司的发展,更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密相连。
就这样,洪家光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扛起了这份重担,开启了一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攻关之旅。
而现实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初次上手,他便遭遇了重重困难。
按照自己所学和向老师傅请教来的方法,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加工出的零件竟没有一个合格,看着那一堆堆废品,洪家光的心情跌入了谷底,自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攻坚克难:40 余天的极限奋战】那段时间,洪家光仿佛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启了没日没夜的钻研模式。
他索性将铺盖卷搬到了车间的角落里,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临时住所”,饿了就啃几口干硬的馒头,渴了就喝几口凉水,困了就趴在机床旁小憩一会儿,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车间里那台陈旧的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日夜陪伴着他与难题鏖战。
为了找到合适的加工参数,洪家光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资料,资料堆满了他的工作台,每一本都被他翻得卷了边、做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就这样,在经历了 40 余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后,洪家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和优化,他成功掌握了金刚石滚轮的精密加工技术,加工出的滚轮精度完全达到了 0.003 毫米的苛刻要求,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还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那一刻,洪家光望着手中那枚高精度的金刚石滚轮,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实现了金刚石滚轮的国产化批量生产,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技术疯子”到“大国工匠”】洪家光凭借这一卓越成就,一战成名,成为了公司里的“技术明星”,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
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深知技术研发之路永无止境,唯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2011 年,在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的赛场上,洪家光凭借着精湛绝伦的技艺、沉稳冷静的发挥,一路过关斩将,力压众多强劲对手,摘得桂冠,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那一刻,聚光灯下的他,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坚毅的光芒,手中的奖杯不仅是对他个人多年努力付出的最好见证,更是对中国青年技工群体拼搏奋进精神的一种褒奖。
2015 年,以洪家光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他从一名一线技术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工作室成立后,洪家光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领导才能,带领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在科研一线,针对航空发动机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展开攻坚。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先后攻克了多个金刚石滚轮加工领域的顽固难题,成功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当属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精度提高了 0.02 毫米。
可别小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 0.02 毫米,在航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领域,这简直是一个质的飞跃。
叶片精度的提升,直接带来的是发动机性能的大幅优化,使得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油耗更低,推力更强,为我国新型战机、客机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我国航空发动机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的攻克,洪家光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国内首席技师、“大国工匠” 等诸多至高荣誉,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国家为了表彰他对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给予了他高达 800 万元的重奖。
【永不止步的攀登】洪家光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随着航空发动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辅助加工航空发动机零件的工装工具,此前大多依靠人工调试力度参数,效率低下且精度难以保证,而国内市场又缺乏成熟的集数字化、自动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
面对这一困境,洪家光再次主动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攻关任务。
研发工装测试平台,不仅需要精通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要点,还得综合运用电气设计、液压力学、软件开发等多门专业知识,这对只有初中学历的洪家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洪家光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敏捷工装测试平台。
这一平台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发动机零件的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程度,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智能化生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多年来,洪家光与团队先后完成 200 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了 500 余个生产制造中的难题,攻克世界级工程难题 340 余个,将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稳稳地推向了世界前列。
如今的洪家光,已然成为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一面旗帜,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大国工匠”精神。
【结语】如今,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科技的浪潮汹涌澎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诸多关键领域,我们依旧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
洪家光的经历犹如一盏明灯,为广大青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它启示着我们,学历并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尺,只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铸就非凡。
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秉持着对事业的热爱,对技术的执着,对国家的担当,就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资料:科技部网站在2019-01-09关于《两部门关于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通知》的报道
华声在线在2022-05-09关于《洪家光:技校毕业,攻克西方绝密技术,获国家科技奖,被中央重用》的报道
人民网在2020-08-24关于《毫厘之间 精密磨削》的报道
用户10xxx72
94年技校毕业能进现在的事业单位我信,进那里我不太信[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