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胆囊结石家庭化趋势日趋明显,一大家子都患胆结石的临床病例不再罕见;而伴随着保胆取石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胆结石患者意识到了保胆重要性,但还是担心结石再生问题。所以身边亲戚、朋友的“现身说法”就变得非常有含金量。
来自西昌的李先生和家人就是其中的一例,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案例分享。

在达州工作的李先生,今年才33岁,平时饮食无肉不欢。三个月前,他开始吃不得油腻食物,一吃胆结石就频频发作,腹部疼痛,消化也不好,很恼火。于是他有了“早点做了早点好”的念头,而对于治疗技术的选择,他坚持选择保胆。
对于自己坚持保胆的理由,他表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李先生在其他医院看诊时,都劝他把胆囊切了,然后还天花乱坠的表示了切胆可以一劳永逸等好处。但是他明确认为胆囊作为人的器官,肯定重要的很,能保上更好一点。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母亲是一位成功的保胆患者。早在12年前,母亲就因胆结石在四川结石病医院做了保胆手术,这些年来,生活质量丝毫不受影响,饮食也没变化,复查显示胆囊情况良好,结石也没再长。所以根本不用劝,肯定选择保胆。

△数万患者亲历保胆取石保障远期生活质量
说来也巧,李先生是预约的这个月来保胆,他的小姨听说了居然也要相约一起,刚好约到一起就来了。最后,李先生和小姨谢女士一起住进了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
但万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李先生和谢女士先后进行了胆结石手术,手术都很顺利,结果却不尽相同。四川十大外科名医何明刚主任成功为李先生实施了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出了1颗1.2公分左右的结石;而小姨谢女士,因拖延治疗时间较长,结石已嵌顿在胆囊颈部,致使胆囊失去功能,只能遗憾切除。

△李先生胆囊内的结石

△小姨谢女士胆囊内的结石
面对二人不同的手术结果,何明刚主任有话说:“患者能不能保胆,关键在于患者胆囊是否还存在良好的生理功能。保胆必须要科学理性地保胆,首先要明确患者的胆囊是“好的”还是“坏的”,也就是测评胆囊功能。
如果检查显示胆囊是“好的”,那么就保胆,让健康的胆囊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服务;如果检查或者在手术中发现患者的胆囊已经“坏掉”,那就只能切除。”
而胆囊功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胆结石的治疗时机。结石对胆囊功能的侵害是一直存在的,结石一天没取出,侵害就多一分。因此,要说胆结石的保胆好时机,关键在于“早”字!早发现、早治疗,是决定能否保胆的关键因素。

鉴于目前临床治疗胆结石药物的效用局限性,无法溶石且排石风险太高,所以手术处理会更成熟、见效更快。并且,越早进行手术处理,结石对胆囊功能的损害越小,保胆取石的成功几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