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陕西省考古学会公布会徽征集评选结果,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外观呈圆形,以“秦”字为思路设计,构成了青铜编钟的造型,含有墓道和洛阳铲等元素——
2020年12月8日,陕西省考古学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会徽。截止2021年3月5日,共收到125件参选作品。2021年6月,邀请专家进行第一轮评选,有20件作品入围第二轮评选。11月,邀请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组织专家,从20件作品中选出6件作品入围终评。2023年3月12日,在陕西省考古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与会常务理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最终,这件作品获得一等奖,将成为陕西省考古学会的会徽。
第一眼看到这个新公布的会徽,我觉得好难看,没有什么特色。随后,我阅读了官方的介绍:标志以代表陕西的“秦”字为主体,中间上方融入考古的“古”字,构成了青铜编钟、拱形墓道和洛阳铲,彰显陕西省考古学会的宗旨和主要职责。下方的“地球”体现考古学会国际化视野,外圈的“双手”和“古典纹饰”展现考古工作中保护发掘与保护中国文物的使命。经过反复观察,我终于看明白,找到会徽中包含的复杂元素。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件会徽很难看,许多元素都非常牵强附会,没有突出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
1.主体的“秦”字更像“宋”字
这个会徽的主体是篆书的“秦”字,跟现代人书写的简体字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变形成编钟的形象,将“秦”字的笔画进行扭曲,跟原本的“秦”字区别很大。远远望去,忽略细节,更像是篆书的“宋”字。
2.青铜编钟无法代表陕西文物特点
陕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出土过大量珍贵的文物,以陶俑、青铜器、唐三彩、金银器、壁画等类别的文物最具代表性。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以鼎、簋、尊、盘等器物为主,这个会徽选择青铜编钟造型,没有突出陕西青铜器的特点。目前,中国的青铜编钟以湖北省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最具代表性,已经成为湖北省博物馆馆徽的核心图案。
3.双手捧起地球的形象已经烂大街
在这个会徽的底部,双手捧起地球的形象,可谓是“画蛇添足”的败笔,充满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创作风格。这样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医院、慈善、献爱心、希望工程等组织和活动的标识,毫无特点,俗不可耐。作为新时代的考古人,应该积极发扬新时代的艺术理念,让会徽融入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