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告状我就跳脚,女儿一说话我就说“狡辩”,我真的错了

育儿新秒招 2021-01-26 13:23:47

文 / 魔斯妈妈

最近正值期末考试放榜时间,又因为疫情不能到校领成绩单,相信很多父母、老师开启了无缝对接。老师希望孩子好,肯定会指出一些问题。但在父母那里,肯定会有各种版本的解读。孩子考得不太理想,一些父母说“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家长一定配合。”相信很多父母都跟老师说过类似的话,“孩子不听话,您就尽管严肃批评、惩罚。我们一定支持。”

教育孩子,学校和家庭应该保持信息通畅,保持观点一致。这点没错,但用错了方法,便会引发很多负面问题。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化名米妈),就此因此引发深深的反思。

1、如此配合老师工作的我,却让女儿濒临崩溃

米妈说,女儿性格活泼,思维发散,上课常常会插嘴,提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看法。有时候也爱做小动作、讲小话。所以,老师常常会投诉到家长这里,说孩子不遵守纪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米妈总是会跟老师赔不是,表决心。“孩子不懂规矩,回来一定好好教育。老师在学校里尽管收拾。我们家长理解,这都是为孩子好。”

一开始,米妈也会耐心跟孩子讲道理。但投诉听多了,决心表多了,慢慢地自己也觉得女儿就是个问题孩子。于是和孩子说话,变得越来越不耐烦。

直到前阵子,女儿有一天在上学期间突然给她打电话。电话那头,小女孩哭得泣不成声。也问不清楚发生了啥,只知道老师要家长来一趟学校。米妈焦急地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就赶往学校。

到了学校教室,没看到班主任和女儿。一个女同学跑到米妈面前说:“阿姨,对不起,都是因为我们让你跑一趟。”

原来,几个孩子午休时躲到柜子里,打闹之下把柜子门踢坏了。米妈问这个女同学,女儿是不是带头的那个?女同学说不是,好几个同学一起搞的。

这时,班主任和女儿一起过来了。班主任却告诉我,其他孩子都说是我女儿带头的,所以坏掉的柜子需要我去处理。那一刻,女儿又忍不住哭起来。而其他参与的同学一言不发,眼神中透露着回避。

那天下午,米妈去五金店买来螺丝和工具,把柜子修好了。她说她很心痛,柜子是可以修复,可孩子内心的伤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复。

2、父母该怎样维护家校关系?

关于家校关系,家长很容易游走在两种极端中。

盲目站队老师的人说,“老师管孩子的经验比家长丰富多了,不可能有错”。“老师批评孩子,那是负责任。”“不支持老师,等老师放弃管你家孩子了,就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了。”

有抵触、对抗心理的人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负责任了,不了解清楚情况就下定论。”还有人搬出教育的理论,“天天打压、批评孩子,老师难道不懂正面管教吗?”

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莫戈尔博士在《好父母的说话之道》这本书里谈家校关系,提到两个原则:

(1) 足够谦虚,尊重老师的职业属性

莫戈尔说,“哪怕你是儿童教育专家,哪怕你对孩子非常了解,都要尊重老师毕竟是在学校给孩子传授知识,每天跟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家长应以谦虚的心态和老师沟通。这不是怕马屁,也不是盲从,而是对老师的职业属性的一种尊重。”

想想也可以理解。 现在的老师真心不容易,既要教学有方,又要管理有道。上有学校各种考核,压力山大了;下有几十号学生大闹天宫、各显神通。一个家长管一个孩子,都常常无法淡定,更何况老师管50个孩子。

所以,我们能够体谅的,就不要去对抗。

(2) 足够客观,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

莫戈尔说,“老师也希望通过沟通了解更多的信息。坦诚地告诉老师,你的不安、你的困惑,你的努力,你的不同看法。这会加深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也能让老师感受到你的真诚。”

老师对孩子产生误会或偏见,和家校沟通不畅也有很大关系。

上文提到的朋友米妈在反思也说,为了不得罪老师,她每次和老师沟通时总会顺着老师的意思。还在老师面前给女儿“贴标签”,强化老师对女儿的错误印象。如果妈妈能客观地跟老师反馈情况,让彼此都掌握更多的信息,一定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3、孩子总是被老师批评,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在学校犯错误,都会非常恼火,非常丢面子。“太不省心了!”于是常常回到家,不分青红皂白地又对孩子一通数落。

就像我的朋友米妈说,面对老师的投诉,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听听孩子的想法。每次孩子想说点什么,还总觉得是在辩解,更容易生气。

孩子在学校被罚,情绪肯定不好。回来又被训斥一通,连表达自己想法和困惑的机会都没有,这该有多无助啊。

教育不是教训。学校老师跟家长告状,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分享两个必须要做好的关键点。

(1) 从“要孩子听话”变为“听孩子说话”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想努力变得更优秀。

只是有时候碍于找不到方法,无人听他说话,帮他解答困惑。最后面对外界的批评,只能选择要么屈服,要么对抗。从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图看,不论是害怕带来的屈从,还是愤怒带来的对抗,都是负能量的体现,无法积极地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安静地倾听,有利于疏导孩子的情绪。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老师反馈的信息不一定全面,孩子或许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或许有委屈,或许还有困惑。父母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2) 孩子的问题要用“心”处理,不是用脑

我们面对问题时,总喜欢用脑子去评论是非、判断对错,寻找解决方案。这一点在教育孩子上并不适用。

因为孩子并不善于用脑去思考,他们善于用心去感受。谁内心更接受他们,他们就天然地愿意听谁的话。

所以,父母要学会用“心”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父母不妨先问问,“你的感觉如何?” “你想怎样做?”

很多时候,孩子就能这种“心灵的抚慰“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便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有些观念一时还改变不了,有些建议一时还接受不了。没关系,只要把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一些,正向引导,总会越来越好。

不要一味地去强调所谓“正确的方法”,这并不能说服孩子。情感不能共通,反而会疏远彼此间的关系。

写在最后: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时,重要的不是老师和孩子的对与错,而是家长该如何做。即便老师和孩子做得都不够好,聪明的家长也会把把问题当作一种资源,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0 阅读:33
育儿新秒招

育儿新秒招

育儿宝宝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