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解放战争时期,老蒋尝到了什么叫众叛亲离,身边全是我党打入国军内部的红色特工,解放战场上各地都有国军团长、师长率部起义。
顺应大势,投降新生人民政府,是最正确的选择,傅作义和陈明仁两位将军应该是起义军中的代表人物,但老蒋还能接受,在这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一个人起义,把老蒋气得差点吐血而亡。
一、中共卧底
1927年黄埔五期生学生毕业,其中就有廖运周,作为老蒋的学生,他本应该投身国民党,却带着满腔报国之志投身到我党领导的队伍中,他在革命队伍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很快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随后他加入北伐军中磨炼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凭借出色的军事天赋,多次立下战功,他的表现被组织看在眼里,认可他的才能,他积累无数战功很快当上团参谋,可组织上,要把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正是这个秘密任务让他投身国军队伍中成了国军将领,周总理未雨绸缪,提前委派黄埔出身的廖运周投身国军,获得老蒋的信任,潜伏进国军内部窃取机密情报,这一潜伏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1939年,北伐军出身的廖运周,在组织的运作下加入国军31集团军干部培训班,投身国军起初他的情况非常危险,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跟我党行动密切,难免会被人看到。
他刚进入干部培训班,就遇到生命危险,31集团军的审核人员,认为他有通共嫌疑,差点将他抓起来枪毙,幸好他之前行动很隐蔽,再加上他为自己辩解,获得两年的考察期,一年后军统特务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和审查。
他在1941年从干部培训班毕业之后,回到老部队110师,这次的经历让他精神紧绷,同时也让他警钟长鸣,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一旦暴露,不仅自己会死,还会辜负周总理的厚望,此后他每次传递情报时都会小心加谨慎。
在国军内部,他的出身注定他能使劲往上爬,同时为了更高的官职,获取更多机密情报,同时也是为了自保,他装成一副“忠君爱国”的好学生模样,深受老蒋的喜爱,这是他为了党和国家所做出的牺牲。
潜伏生涯中,每次遇到挫折和磨难都是党对他的考验,廖运周的意志在挫折中变得越来越坚韧,1948年,他突然接到刘邓两位首长亲手命人发的密令,他看着密信知道自己的潜伏生涯即将结束。
为了顺利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他开始在部队中四处奔走,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他将部队中的一切串联起来,为了保证和我党联络畅通,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的队伍里建立秘密电台。
这也是他传递情报,跟我党秘密联络的重要渠道,也是他起义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最重要的一环,深夜里电报传递,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淮海战役进入最艰难阶段,刘帅带领部队想要拿下这支国军精锐,再断老蒋一臂,可对方兵力雄厚,武器装备非常高端,麾下全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凭借美式武器,一旦选定一个突围方向孤注一掷,那很有可能让这条大鱼溜了。
而且黄维兵团强大的势力在战场上任何举动,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变动,而我军此时依旧处于劣势,要想留下黄维兵团实在是难上加难,为此廖运周带领他所在的110师起义,成了这场战争最关键的节点。
黄维兵团被包围之后,立即开会更换战术,可他的所有部署,全都被廖运周一字不落的记下,同时传递给刘邓两位首长,黄维兵团就像不设防一般,展现在中野大军面前。
老蒋也是信心满满的要赢下这场胜利,毕竟国军出动八十万兵力,武器装备比解放军要好上无数倍,没道理打不赢,可他没预料到自己最喜欢的学生会在战场上“反水”,让国军失去翻盘的机会。
战场上,黄维要筛选出四支最精锐的部队,这任务非常艰巨,领头羊会遭到我军最猛烈的阻击,其他人不想出这个头,正在计划起义的廖运周一听,自告奋勇道:“我110师愿当开头先锋,为12兵团闯出一条生路,为党国尽忠,义不容辞”。
黄维一听立马笑着的感慨道:“关键时刻,还得看咱黄埔生啊,前线突围一事靠你了廖老弟”,布置好突围一事之后,廖运周急忙赶回部队,将本次突围的全部部署告诉手下,同时将具体情况电报刘邓两位首长,让中野的战士们做好准备。
黄维选择向战场西面进行突围,试图在尖刀部队的带领下,突破包围圈,同时还能保全实力,继续在战场上跟敌人作战,获得最后的胜利,廖运周起义犹如春雨细润无声,没有人察觉。
西面突围道路狭窄,需要组成一个箭头方阵冲锋,廖师长自告奋勇打头阵,其他三个师还有些害怕,一听欣然应允,当我军做好阻击准备,四个主力师发动进攻,110师首当其中冲了出去,前进路上非常平坦。
没有遭遇敌人的进攻,后方的三个师非常纳闷,没听到枪炮声响起,廖运周部已经内部通好气,胳膊上挂着白布,避免误伤,他们冲到我军阵地,中野六纵的战士们立马闪开一个缺口,让起义军进入阵地。
随后立马收缩阵型,阻断敌人前进的道路,随后110师的战士立马调转枪口临阵倒戈,给予敌人沉重一击,110师的炮兵为这场胜利奠定了基础,炮弹不要钱的往外倾泻。
廖师长临阵倒戈,断了黄维兵团唯一一次突围出包围圈的机会,一鼓作气三而竭,国军受挫没了进攻欲望,全兵团战士受到气势影响萎靡不振,在中野和华野的猛烈进攻下兵败如山倒,最后全军覆灭。
二、老蒋被气个半死
为什么廖运周倒戈会对老蒋产生非常大的心灵创伤呢?那是因为他本就是黄埔生,老蒋跟他也是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他都是格外看重和优待的。
老蒋认为自己的学生才是国军的未来,廖运周起义前一秒老蒋还在地图前运筹帷幄的指挥战场,当他听到全国广播中,廖运周宣布起义的那一刻,他最初的反应是愣在原地,然后立马否认这是假的。
随后他立马电报黄维查清楚此事的是真是假,他还幻想是我党放出的假情报,很快前线传来廖师长起义的消息,直接击破他的所有幻想,直接打乱了国军在淮海战场上的所有部署。
老蒋最信任、最依赖的黄埔嫡系都会出卖他,此时他的信心开始崩塌,廖的“背叛”,让老蒋陷入自我怀疑,同时也带起因一波的起义高潮,连廖运周都混不下去了,都选择投靠我党,其他国军将领在心底埋下起义的种子。
三、国军战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大战役的走向决定了两党之间的胜负,而廖运周释放出一种国军必败的信号,老蒋得知自己的心腹背叛自己之后深受打击,当场抑郁,连战场局势都不观察了,心情非常低落,他不知道该相信谁。
黄维这位国军将领最终没能逃脱,被我军俘虏,之后更是关进战俘营之中,接受改造重新做人,廖运周率部起义,他本就是地下党员受到重用,被编入解放军第四兵团,继续带领手下解放全中国。
国军从内部开始腐朽变质,早已没有所谓的军心和军纪,有的只是被权力和金钱操控的野心家,他们民心丧失,大名鼎鼎的“千里驹”师,第一个闯进东北,师长不仅率先接收城市,跟老百姓打好关系。
反而倒行逆施,放纵手下恶事做进,要等兄弟部队到来前抢个痛快,正是这样的无法无天的旧军阀作风,使得国军走向灭亡,兵力再多,装备再好也没有用。
结果后廖运周将军终于恢复自己的身份,光明正大的说自己的共产党员,他本就是党员,回归之后被党组织委以重任,他指挥的部队中有炮兵,同时精通炮兵操作和培训,获得要职为国家培养炮兵。
结语
廖运周将军虽然很不起眼,但他为解放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正是这些“小人物”的贡献积累起来,我们才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