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与黄石公桥上相遇是偶然还是预先谋划?《素书》密戒给出答案

老章聊历史 2024-04-02 15:24:48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他集谋略家与政治家于一身

不仅成功跳出“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

而且还赢得了青史留名、万世流芳的美誉

宋代著名政治家、 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张良

“生死是人的必然,

从古到今却没有像子房一样超世独立的人”

刘邦对周围的人都是直呼其名

而唯独对张良是称呼“子房”

这充分说明刘邦对张良的尊敬

今天我们不讨论张良为刘邦立下了多少功劳

而是讨论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

张良与黄石公圯桥相遇

两人相遇到底是偶遇,还是预先谋划的呢?

黄石公是谜一样的存在

关于黄石公的历史资料基本上没有

《素书》的作者是黄石公

当然黄石公不是作者的真实姓名

他真实姓名是什么,不得而知了

大家为什么一直叫他“黄石公”

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黄石公隐居的地方是黄华山黄石洞

第二种是根据《史记》记载的

即老父(黄石公)在赠书给张良后说道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后人因此称他为“黄石公”

但无论怎么样,这位神秘的老人就是黄石公

东汉史学家皇甫谧编撰的《高士传》一书中

首次提到了“黄石公”三个字

书中记载

“黄石公者,下邳人也,

遭秦乱,自隐姓名,

时人莫知者。”

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只有短短20个字

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还是不少的

一是黄石公是下邳人

二是遭到秦朝的政局混乱

三是隐瞒了他的真实姓名

四是后人对他的真实身份并不知道

连皇甫谧本人也一无所知

只能根据民间传说来推测

当然,黄石公不是神仙,是个真实存在的凡人

是一位严肃认真、行为诡异的老者

是一位熟悉政治、军事的学者

是一位对秦王朝充满仇恨和敌视的人

也许是遭到迫害后,受到通缉

远走他乡,隐藏起来的“政治罪犯”

一次奇遇

有一天,张良经过一座桥时

看到一个其貌不扬的老人斜座在石桥上

当他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

正当张良继续往前走时,老人说话了

“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后,有些生气,心里想着

“我与你也不认识,态度还那么不友好,

凭什么下桥给你去捡鞋”

张良看看满头白发的老人,心有些软了

“还是把鞋子给他捡上来吧,要尊敬长者”

当张良把鞋子交给老人时,老人又说道

“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没有说什么,把鞋子给老人穿上

老人对他笑笑就离开了

张良剧照

张良感觉老人很奇怪,连个“谢谢”都没有

老人又转身回来了,说了一句话

“孺子可教也”

老人还让张良五天后的早上来桥上见他

张良答应了,想看看老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五天的拂晓时分,张良来到桥上

结果老人已经在等候他了,训斥他一番

让张良五天后再早点来

张良如约来到,但还是迟到了

老人让他五天后再来

这一次,张良没有睡觉

还未到半夜就来到桥上

看到老人不在,心里暗喜

没有多长时间,老人如约而至,笑着说道

“这就对了,与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

说着交给张良一本书,并且告诉张良

“熟读此书可以治国兴邦。”

相遇并非偶然

黄石公隐姓埋名撰写《素书》

当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位胸怀大志的人

然后传授经典,实现他救国救民的意愿

黄石公为了寻找这样一位符合条件的人

肯定要认真考察一番

不可能随意在街上拉个人

可能就在黄石公考察时

发生了张良散尽家财,重金买“凶”的事情

让张良进入了黄石公的视线

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张良剧照

一是张良出身贵族,其父曾任韩国的相国

因为他自小生活在上层社会,家境优越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才华

把《素书》交给这样的人

张良是有能力对《素书》的内容深入理解的

能够运用和实施《素书》的精神

二是张良与秦国有丧国之仇

张良的心中有仇恨的种子

有灭秦复国的思想,这是黄石公尤为看重的

只有对秦始皇有深仇大恨的人

才能替代黄石公自己完成“灭秦”的伟大事业

黄石公对张良暗中留意

对他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考察

然后精心策划了石桥相遇的故事

把《素书》传授给张良

所以,黄石公与张良相遇并非偶然

消失的奇书

传授《素书》给张良发生在公元前218年之后

公元前186年,张良去世以后

这本《素书》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杳无踪迹,下落不明了

直到东晋年间才重新面世

《素书》下落不明的原因是什么

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张商英在《素书·序》中说道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

两晋时期,天下大乱

有盗墓贼盗掘了张良的坟墓

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

这本奇书才得以重见天日

张良为什么将《素书》带到棺材里去呢

原来《素书》上有秘戒

“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

若非其人,必受其殃。

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黄石公对该书的传世是有严格要求的

而且条件也是极其苛刻的

如有不当,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

黄石公是经过认真观察和考察之后

认为张良是一位豪杰圣贤之人

所以才将《素书》传授给他

而张良生前经过反复挑选

并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

所以按照《素书》“戒语”,将其带到坟墓里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