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军事上谁更厉害?看看毛主席对两个人的评价

金毛TIMI 2025-04-21 10:39:52

在成千上万建国英雄里头,要说军事本事最牛的两个人,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数,公认的两大战神嘛,那就是被誉为解放军里的两颗明星——林彪和粟裕。

这两位在中国革命军事历程中涌现的顶尖军事奇才,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看看国民党那边,人民解放军明显是处于下风。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短短三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竟然把蒋介石的800万大军给打败了,赢得了战争。这里面,林彪和粟裕的出色指挥,那可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林彪和粟裕这两位在人民解放军里军事才能顶尖、战功赫赫的佼佼者,他们对革命的巨大贡献是明摆着的。那么,毛主席作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创建人,他是怎么看待手下的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呢?

林彪和粟裕刚开始的路子完全不一样。林彪那可是进了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还是第四期的学生呢,在那里接受了全套的现代军事培训。粟裕就没那么走运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机会进军校深造。

然而,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这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不约而同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在北伐那会儿,他俩还巧合地在叶挺领导的24师里当过兵。

但是呢,他俩一个是排长,另一个是学员班长,职位都挺小的。所以说,尽管都在叶挺的24师里,可他俩能碰上面、熟络起来的机会真的不大。

直到1927年南昌起义过后,他俩才算真正打交道了。林彪和粟裕都参加了那次南昌起义,之后还一起跟着起义的队伍到处打仗。

但是,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大力围剿,起义军连连吃亏,人数最少时跌到了七八百。就在这时,朱德和陈毅动手整顿起义军,把队伍分成了九个连。那时候,林彪当上了其中一个连的连长,粟裕则做了指导员,他俩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关于那段过往,林彪后来有过这样的讲述:在南昌起义后到上井冈山前那段时间,就数我和粟裕战斗表现最出色。他说的“我们两个人”,指的就是他和粟裕。

最后,朱德带着南昌起义的队伍,一路上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总算是到达了井冈山。在那里,他们跟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汇合了。从那一刻起,中国革命翻开了全新的一章。

不过,到了井冈山以后,原本级别相当的林彪连长和粟裕指导员,两人的道路就分道扬镳了。林彪一到井冈山,就像是猛虎进了山,蛟龙入了海,晋升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到了井冈山没多久,也就一个月左右,林彪就因为表现出色被毛主席看中了,直接提拔他当了营长。时间过得挺快,又过了好几个月,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不幸牺牲了,林彪呢,又因为能力强,被提拔成了主力团28团的团长。

当毛主席和朱德带着红四军的主力杀向赣南、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那会儿,到了1930年6月,他就升官了,成了红一军团第四军的军长,挑起了红军主力的大梁。

那时候,粟裕在干啥呢?他跟随着毛主席和朱德一起来到了赣南闽西地区。不过,粟裕的晋升之路可不像林彪那样突飞猛进。

1929年9月份,红军的主力部队刚落脚到赣南闽西那地儿,粟裕那时候还是个连级的小头目,具体是在一纵队的第三连当连长。就在这段时间,粟裕还带着三连的兄弟们,负责过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工作。

到了1930年那会儿,林彪已经坐上了红四军军长的交椅,而粟裕呢,刚被调去新弄起来的红12军,做了个支队长。那时候的支队长,级别跟团长差不多。但问题是,部队新成立,人手不够,所以嘛,这个支队其实也就跟一个大营差不多大。

到了1930年那会儿,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动手,发起了第一次大围剿,粟裕这才升为了师长。打那以后,粟裕就在师长这个级别上换来换去,调动挺频繁。

他以前做过红十一军的参谋长,还有红四军的参谋长这些职位,也因为受重伤,好几次进了医院。到了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调回来,又成了红四军的参谋长。那时候,林彪已经是红一方面军里的红一军团总指挥了,这个职位比粟裕高了整整三级。

粟裕和林彪到了井冈山,跟毛主席碰了头后,毛主席自然是清楚他们俩的,也对他们有一定了解。

林彪和粟裕对毛主席这位党的创建者之一,心里头满是敬仰。毛主席不仅是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先锋,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他们对此深信不疑,极为钦佩。

不过,毛主席对林彪和粟裕的认知以及重用的程度,那可是大相径庭。

林彪在毛主席头一回去南昌起义部队看看的时候,就给主席留下了挺深的印象。他军事上那叫一个厉害,南昌起义军到处打仗,他都打得挺好,再加上他两个堂哥的关系,林彪在毛主席心里那真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毛主席看着这个年轻有为、军事上又特别牛的小伙子,心里头很是赏识,特别喜欢他这人才。

因此,林彪能够快速晋升,全靠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对林彪那是相当看重。对这个年轻有为、军事上超有才能的将领,毛主席总是耐心指导,从不吝啬自己的教诲。

比如说,在1929年年底,跟着毛主席和朱德在赣南闽西打仗那会儿,因为心里头没底儿,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的头儿林彪,在给毛主席的新年祝福里头,就问了个挺实在的问题:“咱这红旗,到底还能扛多久哇?”

对于林彪寄来的那封信,毛主席没发火,反而是很有耐心地批评、教导和劝解林彪。毛主席还亲自给林彪回了信,这封回信,就是大家熟知的文章《星星之火,能够烧遍全国》。

另外,林彪写的那封信,并没有让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有丝毫动摇。从那以后,林彪就继续跟着毛主席打仗,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他多次立下战功。凭借着这些功绩,林彪的职位不断上升,最后还当上了红军主力军团的领头人。

肯定的是,毛主席对林彪不光是耐心教导和委以重任,在他犯错时也会直接点出来。就像长征那会儿,林彪觉得毛主席带着红军绕远路了,说该走直线不该绕弯,毛主席一听,立马就指出了林彪的问题,对他说:你小子还嫩着呢,知道啥呀?

没错,虽说林彪确实犯下了不少过错,有的甚至挺严重,但毛主席在批评并给他指出来后,对林彪的信任和重用可一点没少。

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这本书里,美国的大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提到毛主席与林彪之间的关系时,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宠儿。

林彪带领的红一军团,向来都是中央红军里的重头部队。就拿长征快结束时来说,毛主席领着红一方面军自个儿往北走,他带的那两个军团里头,就有林彪的红一军团。因此,毛主席对林彪的打仗本事心里有数,也很看重,对林彪本人更是器重得很。

那会儿,粟裕的运气可比别人差远了。在红军那会儿,他老是受伤,而且每次受的伤都特别重,重到得离开部队去医院治疗。

另外,粟裕在上井冈山那会儿,干的是政治思想工作,因此在那以后的好一阵子,他都继续在搞政治思想工作,陆陆续续当过指导员、教导员这些职位。

所以,粟裕老是受伤和被调动,再加上他担任的政工干部职位,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没法完全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过话说回来,毛主席心里还是清楚粟裕的底细的。

特别是在1930年12月中央苏区对抗敌人第一次围剿、消灭张辉瓒的那场大战里,粟裕带着的红64师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是那场大战中的明星部队。就在那会儿,毛主席发现了这个才23岁就当上红64师师长的年轻人,他的军事才能真的非常了不起。

再者,粟裕他既没进过军事学校的大门,也没正经学过系统的军事知识,所以他没像林彪那样火箭般升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缺少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基础不够扎实。

没错,也正是因为这样,粟裕深受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影响,程度更深。可以说,粟裕在抗战和解放战那阵子,能那么出类拔萃,赢得一场又一场让人惊叹的战争胜利,跟他在红军时期钻研和吸收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

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赢后,毛主席就特别留意那个叫粟裕的红军师长。但到了第三次反围剿打完,情况就变了,毛主席被挤出了红军的领导圈子,从那以后,他就没法再腾出空来关心粟裕了。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后,粟裕作为红七军团的参谋长,和军团长寻淮洲一块,带着红七军团头一个冲出苏区往北走。可最后,他们还是没能躲过国民党的大军围追,行动失败了。

粟裕带着队伍冲出去后,就投入了长达三年的红军游击战,那段日子真是既苦又难。也正因此,虽然他跟林彪一样,都是从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出来的,但粟裕没走上长征路,而是选择留在了南方继续战斗。

抗日战争那会儿,因为红军时候的经历和地位,林彪和粟裕之间有了明显差别。林彪参加了长征,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八路军三个主要师里的一个师长。抗战刚开始,他就带着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个大胜仗,这事儿全国都轰动了,打破了日军没法打败的说法,让中国军队威风凛凛。

但就在短短数月之后,到了1938年3月2日那天,林彪骑马外出时,不小心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士兵给打错了,结果伤得很重。

毛主席一听说林彪受了重伤,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得知经过全力抢救,林彪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他这才松了口气,嘴里不停念叨着:“真是老天保佑,太好了。”

不过,林彪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伤得还是挺重。所以,毛主席特地做了安排,让林彪去医疗水平更高的苏联治疗。后来,林彪在苏联养了几年病,情况好转后就回了延安,那时候,毛主席还亲自去迎接他呢。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的回忆,那时候,毛主席正往山下行进,边走边讲:“林彪回来了,我得去迎接他。”

你得明白,毛主席平时很少亲自接见人的,就连朱总司令、周总理他们外出归来,毛主席也都没这样做过。但林彪却是个例外,他能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

抗日战争那会儿,粟裕在干啥呢?到了1938年,也就是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二年,粟裕总算是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红军游击苦战。他带着自己的红军挺进师,离开了游击区,跟其他红军游击队汇合,一块儿被改编成了新四军。

新四军刚组建那会儿,粟裕担当的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二把手,副司令员的位子,这大概能和八路军的副旅长比划比划,但级别上还是比林彪低了三级。

另外,粟裕加入新四军后,他长时间打仗的地方,都是离中央和毛主席挺远的华中一带。那边资源少,很难从中央得到什么帮助,就连想见毛主席一面,都特别不容易。

不过就算这样,粟裕带领的新四军还是创造了耀眼的战斗成果。到了车桥战役那会儿,粟裕亲自指挥新四军,打出了一场特别漂亮的仗,一下子干掉了上千的日伪军。

因为这场战斗取得的卓越成就,毛主席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更加肯定,他说粟裕这个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将领,以后有能力统领四五十万大军。

因此,在抗日战争那会儿,粟裕得以大展身手,把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次让毛主席感到惊喜,给毛主席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解放战争打响那会儿,因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实力相差特别大,毛主席就定下了这样一个策略:往北边发展,在南边进行防守。

要实现这个计划的关键,就在于“向北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那么,这么重要的地方该交给谁来指挥呢?毛主席果断决定,让已经八年没在前线作战的林彪,来担任东北野战军的总指挥。

为啥中央会提出“往北拓展,往南防守”的策略呢?说白了,就是因为东北那边条件太好了,这块地方能不能拿下,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走向都至关重要。

那时候,东北那边的情况可真不赖!

东北是中国工农业相当繁荣、交通特别便捷的地方。另外,因为有了以前日寇留下的东西和苏联的帮助,东北的解放军成了所有解放军里装备最好、后勤保障最充足的队伍。

东北那边条件实在太好,这就是为什么东北野战军一开始只有十万人,进关后却能飞快涨到上百万人。林彪带着的第四野战军,人数最多那会儿,都快赶上全国解放军的一半了。可想而知,毛主席对林彪那是相当信任。

那么,同一时间的粟裕在忙些什么呢?粟裕仍旧在远离党中央的华中地带打仗。这块地方啊,不光是毛主席说的要重点防守的“南大门”,而且,它还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势力的心脏地带,国民党在那里屯了不少重兵。

因此,对于粟裕和他带领的队伍,毛主席确实很看重,但并没把他们当主力军,而是看作一支能够吸引和拖住国民党军队的辅助力量。

由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在解放战争刚开始那会儿,毛主席让粟裕离开苏中那块地方,带着队伍直接往淮南冲,好拖住国民党的军队。

不过,粟裕根据实际状况,跟毛主席说了个不一样的想法:先别急着去淮南,咱们先在内部打几仗。结果,粟裕的这个提议,最后还真被毛主席给采纳了。

粟裕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毛主席的信任,他在苏中地区连续打了七场胜仗,每一场都赢得漂亮。这七场战斗下来,一共干掉了国民党军五万多人,真是给大伙儿提气不少,士气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1948年1月份,解放战争迈进了第二个阶段。那时候,为了改变中原战场的僵持局面,毛主席又给粟裕发了电报,让他带着10万大军往南走,离开根据地,到江南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国民党那20到30万大军调头回江南防守。

这次,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又一次给毛主席提议,说“咱们不去江南了,就留在中原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因为这个提议很重要,毛主席还特别把粟裕和陈毅叫到了西柏坡,面对面地商量这事儿。

最后,粟裕成功让毛主席信服,还跟毛主席拍了胸脯保证。回到战场上,粟裕靠着超群的胆识,艰难地拿下了豫东战役,一下子干掉了敌人九万多,彻底把中原的战局给翻了过来。

之后,粟裕眼光独到,迅速发起了淮海战役。咱们60万大军跟国民党80万精兵硬碰硬,靠着巧妙的战术,人少却打败了人多,淮海战役打赢了,还干掉了敌军55万人。

淮海战役因此成了世界军事历史中一个罕见的以寡敌众、取得胜利的战争奇迹。说到粟裕在淮海战役里的贡献,毛主席当时是这样称赞的:粟裕在淮海战役里,功劳数他最大。

因此,虽说粟裕在刚开始的时候,发展并不像林彪那么顺风顺水,更别提林彪那飞快的晋升机会了。不过,到了战争的中后期,粟裕开始大放异彩,硬是把一支偏师带成了主力部队。就这样,粟裕还是成了毛主席特别看重的大将。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首先安排粟裕带领第三野战军,目的是解放台湾。后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需要组建志愿军,这时候,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粟裕来担任志愿军统帅。

因此,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和提拔,其实跟对林彪的一样深。

0 阅读:17
金毛TIMI

金毛TIMI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