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繁殖基地中的繁殖保障
在咱们国家,有不少地方都有梅花鹿养殖基地。比如说在吉林长白山地区,那里山清水秀、林深树密,地形多是起伏的山地,是梅花鹿生长的好地方。梅花鹿啊,那可是一种相当独特又珍贵的动物。它们的鹿茸等身体部分有着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传统医学里备受推崇。而且梅花鹿长得那叫一个灵动好看,也很有观赏价值。
咱们都知道,在梅花鹿的养殖中,尤其是繁殖这一块儿,可是有很多挑战的。就说这分娩吧,梅花鹿的分娩要是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不当,那小鹿羔可能就有危险,母鹿也可能跟着遭殃。这就成了梅花鹿养殖场或者农场的一个痛点。
就像东北有个老孙头的梅花鹿养殖场,他有几十只鹿呢。老孙头就说过,在以前啊,没有太多先进的监测手段,每天就是盯着母鹿看,可这也不靠谱。有时候母鹿已经有了分娩迹象,但是因为太细微了,人眼根本发现不了。这就可能导致小鹿生到一半出了问题,比如难产啥的。像有一次,一只母鹿生产,因为没有被及时发现,羊水和胎盘都快出来了母鹿还在努力,小鹿的蹄子都出来了部分卡在母鹿身体里了,好不容易才帮小鹿生下来,但是小鹿还是有点弱。
在这个基地里,为了更好地监测母鹿的分娩征兆,采用了夜间监控红外线的技术。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以前啊,到了晚上,养殖户只能大概看看母鹿有没有啥动静,但很多分娩的细微变化根本察觉不到。有了红外线监控就不一样了。这个红外线监控呢,在夜间也非常灵敏。它能感知到母鹿身体的热量变化。比如说,母鹿在分娩前一段时间,身体会有一些特殊的热量分布情况,红外线监控就能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及时报警。
从养殖实践来看,这些红外线监控设备安装后,养殖人员在3个月内就发现了好几次母鹿即将分娩的迹象,而且都及时做好了助产准备。这就大大提高了分娩的成功率。像南方广东有些地区养殖梅花鹿,虽然环境相对温暖潮湿,但同样存在分娩监测不及时的问题。在引入类似的夜间监控红外线技术后,母鹿在夜间分娩的成功率也从之前的60%提高到了80%。
我们再来说说在梅花鹿繁殖基地里的一些配套设施。在北方像黑龙江的一些散养型梅花鹿繁殖基地,因为天气寒冷,冬季长达6个月左右。养殖人员会特别注重鹿舍的保暖设计。他们会给鹿舍加厚垫料,而且会选择一些适合寒冷气候生长的绿植来点缀鹿舍周边环境。
咱们来对比几种绿植,像冷门的矾根,它特别耐寒,在东北地区可以生长得很好。它的叶子颜色特别丰富,在寒冷的冬天能为鹿舍周边增添一抹亮色。还有羽衣甘蓝,也是很适合寒冷地区的一种植物,它在北方的一些养殖场景里,被养殖人员拿来美化环境,而且它还能提供一定的营养给梅花鹿。和南方的绿萝比起来,绿萝只能适应温暖湿润的环境,在北方的冷天里早就蔫儿了。还有吊兰,它在南方的室内能长得很茂盛,但在北方的养殖场里户外种植就不行。还有薄荷,薄荷在南方能长得郁郁葱葱,到了北方寒冷且干燥的地方,就需要特殊照顾才能存活,而像紫苑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北方针叶类绿植,就很适合北方梅花鹿养殖场的环境。
说到梅花鹿的繁殖,这可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精力和耐心的过程。有位南方的养殖户陈老板,在他的梅花鹿养殖场里养殖梅花鹿也有3年的经验了。他分享说,刚开始的时候对母鹿的分娩征兆了解不够,总是错过最佳助产时间。就拿他养殖场里一只叫花花的母鹿来说吧,花花第一次分娩的时候,陈老板因为没有准确识别征兆,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花花生小鹿的时候就特别艰难,好在最后还是顺利生下来了,但是花花身体就变得虚弱了很多,产奶量也受到了影响。小鹿也因为没有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长得比较慢。
后来陈老板也开始借鉴一些北方养殖场的技术,安装了红外线监控设备。这设备在南方也是好用的,毕竟南方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也会有一些阴天的夜晚或者潮湿的季节。有一回,一只母鹿在夜间准备生产,陈老板正在睡觉,监控设备检测到母鹿身体的热量异常,及时通知了他。他赶到鹿舍的时候,母鹿刚刚开始有宫缩的迹象,他赶紧做好准备。他注意到母鹿旁边的几株盛开的萱草,萱草在南方是很常见的观赏植物,花期大概能持续3个月左右,当时萱草在月光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他都在想这大自然的美好能不能也传递给即将出生的小鹿。他开始按照学到的方法帮忙,小鹿很顺利就出生了。这只小鹿长得特别壮,在陈老板的养殖场里也算是健康成长。
在梅花鹿繁殖基地,除了做好分娩的监测,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注意。比如说饲料的供应。在北方的养殖场,冬季饲料的选择就很关键。像苜蓿这种优质饲料,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如果储存不当就容易发霉变质。所以养殖户得找特别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饲料。而在南方,像水葫芦这种绿植,它可以作为饲料的一部分,在南方的水边长得特别好。而且水葫芦繁殖速度快,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水葫芦疯长可能会堵塞水道。水葫芦和北方的一些饲料植物如沙打旺相比,沙打旺耐旱耐寒,在北方的种植面积更大,更能稳定地为梅花鹿提供营养。
再看养殖场地的情况。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梅花鹿养殖场,那里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保护罩。这种环境虽然有利于梅花鹿野化养殖,但是也有不便之处。比如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像大雪封山的时候,物资运输就很困难。养殖人员给梅花鹿送饲料、药品啥的就非常麻烦。而如果是在平原地区或者靠近城镇的养殖场,运输方便,但是又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风险。像有个平原上的梅花鹿养殖场,曾经因为附近的工厂污染,梅花鹿的健康就受到了影响。而且养殖场如果周边环境不好,像有大量的野狗之类的野生动物,也可能会伤害到小鹿。
在梅花鹿繁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的经验和细心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位养殖了2个月的年轻养殖员小李,在一个养殖场跟着老饲养员学习。有一次,他看到一只母鹿有点躁动,但是他不太确定是怎么回事。老饲养员告诉他,这可能是母鹿即将分娩的一种信号,让他再仔细观察母鹿的乳头变化或者尾根部位的情况。小李按照老饲养员的指导仔细查看,发现母鹿的乳头有点发胀,尾根也比平时松弛了一些。老饲养员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这只母鹿很快就要分娩了。他们把母鹿转移到了专门的产房,不久之后母鹿就顺利生下了小鹿。这个过程中,周边环境的一些动静也会对母鹿产生影响。比如说,如果附近有比较大的机器轰鸣声或者突然的巨响,母鹿就会更加紧张,这对分娩也不利。
我们再回到那个夜间监控红外线技术的话题。这个技术虽然在检测母鹿分娩征兆上很有效,但是也不是完美的。它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比如周围有过多的热源设备。有个北方的养殖场,他们在安装红外线监控设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旁边有一个暖风机。有一次暖风机故障突然发热,导致红外线监控设备误判,发出了错误的警报。这就给养殖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安装和使用这种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周边的环境评估和设备的调试。
梅花鹿繁殖基地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鹿舍的建造,到饲料的选择,再到像夜间监控这样的技术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梅花鹿的健康和繁殖的成功率。南北方地域上的差异也给养殖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在南方,要注意防洪防涝,还要避免湿热环境带来的疾病传播。在北方,要考虑防寒保暖,还要应对长时间的冬季对养殖资源的影响。而且不同的绿植在南北方的表现差异也提醒我们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来改善环境。
那问题就来了,在梅花鹿繁殖基地里,除了夜晚的红外线监控和南北方环境差异对应的措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创新方法可以提高梅花鹿的繁殖成功率并且保证小鹿的健康成长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梅花鹿这么珍贵的动物,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呵护它们,保障它们这个品种在养殖环境里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