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决定,不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这一信息值得关注。以下是相关的重要信息:
调查背景:近年来,中国牛肉进口量急剧增加,从2013年的不到3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74万吨,占国内牛肉消费量的27%。这种进口量的激增对国内肉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国内养殖户亏损严重,牛肉和活牛价格大幅下跌。
调查范围:此次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范围包括所有来源地的进口牛肉,不区分产品来源国或地区。这意味着调查将涵盖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牛肉,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
调查目的:调查旨在维护国内牛肉产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生计和产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调查是为了应对外国产品大量进口而对国内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调查程序:调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利害关系方需在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登记参加调查。调查通常在8个月内完成,但可延长。
影响与应对:调查期间不影响正常贸易,但可能会对进口牛肉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国内牛肉产业应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中方表示愿意与各方保持沟通,进行友好磋商,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
国际反应: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国或地区,巴西方面表示将努力证明其牛肉出口不会对中国牛肉产业造成损害,并表示将继续执行现有的关税政策。
商务部此次调查反映了中国在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其在全球贸易规则框架内采取的负责任立场。
中国牛肉进口量增长的具体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内需求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牛肉消费量持续增加。国内牛肉产量增速较缓,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需缺口扩大。
国内外价格差异:国内外牛肉价格的差距是推动进口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进口牛肉价格相对较低,且品质和食品安全信誉度较高,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政策调整:中国逐步放开牛肉进口政策,扩大了进口渠道。例如,爱尔兰牛肉回归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也调整了对华出口政策,为进口牛肉提供了更多选择。
国内生产成本高:国内牛肉饲养成本高昂,土地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等因素导致国内牛肉存栏量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进口牛肉的多样化:近年来,中国进口牛肉的种类和来源更加多样化,包括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的牛肉。
市场预期和政策影响:市场对疫情后需求恢复的预期乐观,导致一季度进口提速。此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口牛肉的增长。
国际牛肉市场供应增加:全球牛肉产量增长,如澳大利亚2023-2024年牛肉产量比上一财年高出18%,比过去10年平均水平高出10%,这为中国的进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进口牛肉对中国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具体影响有哪些?进口牛肉对中国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竞争压力:进口牛肉的价格显著低于国内牛肉,导致国内牛肉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许多养殖户辛勤劳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养殖肉牛,但在进口牛肉的冲击下,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基础母牛存栏量下降:由于进口牛肉的大量涌入,国内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殖户收益减少,部分养殖户面临亏损。基础母牛的销售受到冲击,母牛被大量出售屠宰,影响产业安全。据监测,当前基础母牛存栏量比2023年6月的历史高点下降超过3%,新生犊牛同比降幅超过8%。
养殖户亏损严重:国内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殖户亏损严重。例如,2024年牛肉价格达到五年最低点,每头牛亏损高达5000至6000元。约70%的中低端肉牛养殖场户已陷入亏损。
产业链承压:牛肉价格的下跌不仅影响养殖户,还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压力。例如,屠宰分割和牛肉干加工企业利润承压,肉牛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压力较大。
市场供需失衡:进口牛肉的增加加剧了国内牛肉市场的供需失衡。尽管国内牛肉消费量持续上升,但供给与需求失衡导致牛肉价格下滑。此外,牛肉价格高于猪肉价格,限制了牛肉消费需求。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面对进口牛肉的冲击,国内肉牛养殖业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养殖户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端肉牛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并关注国家环保政策,结合下游产业,如东北地区的“四位一体”生态养牛模式,以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甜高粱和饲料桑种植,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调控与政策支持:行业强烈呼吁国家对进口牛肉采取管控措施,保护农民生计和产业安全。商务部发布的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公告,对国内肉牛产业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
进口牛肉对中国国内肉牛养殖业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包括价格竞争压力、基础母牛存栏量下降、养殖户亏损严重、产业链承压、市场供需失衡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等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中关于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具体规定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及其相关实施细则,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具体规定如下:
申请发起调查:
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商务部提出书面形式的保障措施调查申请。
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情况、调查进口产品信息、国内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信息、已知的进口产品出口国、国内产业情况、进口产品数量增长情况、损害情况、因果关系说明、请求采取的保障措施形式、具体内容、期限及理由等。
申请人需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国内生产商信息、进口产品数量增长情况、损害情况等证据资料,并明确要求采取的保障措施。
商务部审查和决定立案:
商务部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可延长审查期限。
决定不予立案的,将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决定立案的,将发布立案公告,载明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名称、出口国、立案依据、调查期限及允许利害关系方提出意见的时限。
若无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商务部可自行立案。
调查程序:
调查期间,商务部应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保密,直至立案决定公告。
调查内容包括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及损害的调查和确定,由商务部负责;涉及农产品的保障措施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
调查过程中,商务部可要求申请人调整或补充申请,否则可能驳回申请。
公告和通知:
立案调查的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并及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委员会。
外经贸部在决定立案后,需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委员会,并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其他规定:
申请书及证据资料应以简体中文印刷体形式提交,涉及保密材料的需提出保密申请并提供非保密概要。
申请人需按要求提供电子数据载体,并通过邮寄或直接送达方式递交申请书及证据材料。
巴西对中国牛肉出口的策略和措施有哪些?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巴西对中国牛肉出口的策略和措施。然而,可以从部分证据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增加牛肉供应:巴西计划向中国运送价值2亿4800万美元的牛肉,总量达到200万吨,以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提升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价格优势:巴西牛肉以物美价廉著称,2023年出口总额为94.9亿美元,平均价格为4.75美元/千克,加上关税和增值税,每公斤仅贵1-1.5美元。巴西牛肉价格优势源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桑托斯港的高效运输以及中巴贸易关系的深化。
中巴本币结算机制:中巴本币结算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两国去美元化,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巴西抵抗国际金融资本收割的能力。
农业合作:中国将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巴西农业增产,解决饥饿问题。
保护本国农业部门:巴西表示将致力于保护本国农业综合企业部门,并寻求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以寻求互利的解决方案。
应对中国调查:面对中国商务部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巴西强调其牛肉出口对中国产业的积极影响,并表示将努力证明其牛肉出口不会对中国牛肉产业造成损害。
历史背景: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在2018年进一步扩大到约30%,成为中国最大的牛肉供应商。
国内牛肉产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内牛肉产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推进规模化养殖:通过规模化养殖,可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高品质的牛肉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改进屠宰加工工艺和加强质量控制,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牛肉产品。此外,制定统一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提高国产牛肉的透明度和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主要贸易国的交流合作,借鉴其发展经验,寻求互利共赢,以提升中国牛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推动国际化步伐: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推进,牛肉产业应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等方式实现全球化发展。
降低成本和提高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肉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牛肉产品高端化发展,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强化金融支持:解决养殖场户的资金难题,提供金融支持,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进口冲击:面对大量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采取保障措施调查,保护国内产业。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控,稳定国内牛肉产业预期。
提升品牌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牛肉产业技术含量,规范和完善牛肉卫生法律法规,冲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创造优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