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文丽今年51岁,在企业里当会计,每个月领着六千块的薪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我家老王也就是王力航,开了个生活超市,一年能挣个十七八万,小日子还算滋润。
女儿王婷现在是个小学语文老师,每月工资五千五,找了个好女婿张一行,家境富裕还是公司副总,我们俩老口子也跟着沾了点光。
大姐比我大几岁,在国企当财务经理,年薪二十多万,日子过得挺滋润。
弟弟就比我们差了点,不过也在体制内上班,虽然收入不高,但也算稳定。
说到父母他们都是农村人,一辈子靠种地为生,辛辛苦苦把我们三个孩子拉扯大,还都供上了大学。
现在他们都快80岁了,还在老家自己生活,我们这几个做子女的,平时都在外面忙,很少能回去陪陪他们。
女儿王婷结婚后,生活挺富裕的,也没让我们操什么心。
我就打算再干两年就退休,回老家陪陪父母。
老王也支持我,他说等超市稳定点他也回去享享清福。
可说到弟弟我就有点来气。
他这人平时就很少回家,逢年过节也不见个人影。
父母经常念叨,说弟弟就像给别人养的一样,一点都不贴心。
我和大姐也劝过,可弟弟就是不听,总说工作忙没时间。
说起给父母买房的事,那还是八年前了。
那时候父母住的农村房子漏雨不能住,我和大姐一合计,决定给他们在城郊买套平房。
那时候房价还不算高,五间平房要十八万。
我跟大姐说咱俩一人出一半,弟弟那边就算了,他平时也不怎么回家。
父母也同意,说等他们百年之后,这房子就我们俩平分没弟弟的份。
弟弟一听就不乐意了,说他没钱也不建议买。
我和大姐也没跟他计较,我们俩凑了钱就把房子买了。
父母搬进去后,日子也过得舒坦多了。
可弟弟还是老样子,很少回来,春节也不见个人影。
父母气得不行,说白养了这个儿子。
这八年里弟弟真的很少回来,也没给父母寄过钱。
大姐经常给父母寄钱寄东西,我也时不时回去看看,帮父母干点活。
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明白谁对他们好。
今年年初突然传来个好消息,父母住的那套平房要拆迁了,能赔付三套楼房。
我一听就高兴坏了,想着父母终于能住上楼房了。
可弟弟一听这消息,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捷足先登,给父母买了好多东西,还说心里一直惦记着父母。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弟弟这哪是惦记父母,分明是看上了那三套楼房。
果然没过多久,弟弟就跟父母提出要分一套房。
父母一听就火了说他没出过一分钱,凭什么分房。
弟弟还振振有词,说他是儿子就有份。
父母气得不行,把弟弟赶了出去。
我和大姐知道后,也赶了回去。
父母拉着我们的手,眼泪汪汪地说:“我们老了也不求什么了,就希望你们姐弟三个能和和睦睦的。可你弟弟这样我们真是寒心。”
我和大姐看着父母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送给弟弟一套房,但有个条件就是每周必须回去看望父母一次。
我和大姐给父母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让他们叫弟弟回来。
弟弟一听能分一套房,立马就同意了。
他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好多东西一脸的笑意。
父母虽然还是板着脸,但心里也松了口气。
我们姐弟三个坐在一起,父母开始数落弟弟的不是,弟弟也低着头不敢反驳。
我和大姐就在一旁打圆场,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以后大家要和和睦睦的。
弟弟也连连点头,说以后一定常回来看望父母。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五味杂陈。
父母年纪大了就希望子女能常陪陪他们,可弟弟却一直让他们失望。
现在虽然达成了和解,但以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房子的事定下来后,我和大姐就开始忙着装修。
父母也搬进了新楼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弟弟也开始每周回来一次,虽然还是话不多,但能看得出来他也在努力改变。
可我知道有些裂痕,一旦产生就很难完全修复。
就像我和弟弟之间的关系,虽然现在表面上和和睦睦的,但心里那道坎还是过不去。
每次看到他,我就会想起他以前对父母的态度,心里就不是滋味。
不过至少现在,一切都还算平静。
父母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我和大姐也经常回去看看,弟弟也开始尽孝了。
至于以后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生活嘛不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弟弟能多陪陪父母,多关心关心他们,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些矛盾了。
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好好过日子。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家人的关系也在慢慢修复。
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
至于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
或许会更好,或许还是老样子。
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因为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