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二代坦言,看到中国发展这么好,父辈移民已经破防了

浮华得历史 2025-03-27 13:10:34

吃苦发展的时候你不在,吃桃子了你想回来了,几十年前移民美国的那批父辈们,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后悔。

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离开,还不断给子女灌输“恐华”观念的老一辈移民,现在只有泪眼两行。

而华裔二代们的窘境,也逐渐被人们看到……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网络,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切勿当真

——【·华裔二代的窘境·】——

近期,一段吐槽自己身份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

视频的主角名叫艾米丽,是一名美国华裔女孩,自打出生开始就一直在美国生活、长大。

她的父亲是上世纪8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初代”华裔,在前段时间的小红书中美大对账期间,才清楚的了解到了中国的现状。

这可直接给她父亲搞破防了,感叹到:“若早知中国是今天的样子,打死也不离开!”

除了讲述父亲的破防之外,艾米丽还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成长环境的割裂。

因为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她没办法完全融入到当地生活,不少同学总当她是从中国过来留学的。

甚至还经常会有人问她“中国人吃狗肉吗”之类有关中国习俗的问题,这让她感受到了强烈的被排斥感。

这还不算完,艾米丽在成长过程中还总能听到父亲,用中文控诉自己家乡的脏乱差。

因为没有看到过中国的变化,外加上美国媒体的一贯抹黑,她的父亲对中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80年代。

而这种观念也影响到了她本人,让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种“恐华症”。

可随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艾米丽逐渐脱离了这种被蒙昧的状态。

她看到了中国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也明白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是有失偏颇的,更清楚了父亲为什么会对中国那么憎恨。

可她无力改变自己尴尬的处境,毕竟她本就不被美国人接纳,华裔二代的身份也不被中国人认可,她的身份认同总是处在这两者的“灰色地带”。

这并非是她的错,而是被其父亲的选择所波及到了。

——【·破防的根源·】——

像艾米丽父亲这样的“初代”华裔们,之所以会选择移民美国,本质上还是顺从了内心趋利避害的本能。

毕竟他们移民时正处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中国的确算不上富裕。

他们吃过贫穷的苦,却因为改革开放看到了美国的富,容易产生移民的想法本无可厚非。

更何况9年义务教育是从1986年才开始实施的,“初代”华裔根本就没什么学问,更看不到中国正值发展的黄金期,机会遍地都是。

再加上外国富裕的生活就展现在眼前,做出移民选择自然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了。

但这终归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终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赶上美国衰落的同时错过了中国发展,两脚全踩空造成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事实上,咱们好起来也才没过多少年,就是21世纪初的GDP也不过才1.21万亿美元,可美国就已经有10.25万亿美元了。

到了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8.94万亿美元(2024年),是美国的66%。

这还没算上因计算方式不同造成的差值,否则两国之间的纸面数据只会更小。

而如果把视角放到现实生活中,这几十年的变化只会更加直观。

过去连一个普通的烤红薯都能被当个宝贝舍不得吃,到了现在都没人在乎了,甚至已经沦为解馋的小吃了。

穿着的变化更大,从过去只有花布袄能穿,到现在人们甚至会为了穿衣选择而发愁。

住房自不必多说,以前农村净是土瓦砖房,只要能住人就没什么值得挑剔的了;可现在谁家还不在住上好好捯饬一番,过去是奢侈品的瓷砖也都成烂大街的货。

人们出行也从满大街的自行车,演变成得给车限号才能通行顺畅。

这些都是我们辛苦奋斗了几十年才换来的,也是让“初代”华裔后悔破防的根源。

——【·一视同仁·】——

当然,华裔二代们的处境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

尽管身份处于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灰色地带,不被其中任何一方所接纳,但却能同时跟双方都说得上话。

这便让像艾米丽这样有充足知识的人,能成为中美双方民众沟通的桥梁,互相了解另方的真实情况,这是他们独有的条件。

私以为,尽管华裔二代们的身份特殊,但不应该因为父辈的错误而排斥他们自身。

对于那些愿意回归祖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海外游子们,不应该带有歧视的眼光去看待。

这也不代表要对他们搞特殊优待,只是应当像对待其他外国友人一样一视同仁罢了,“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也是我们的一贯作风。

更何况,如果这些华裔二代们能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重新拿到中国国籍,那么我们也应当予以最基本的尊重。

毕竟,离开祖国又不是他们主动选择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5
浮华得历史

浮华得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