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陶瓷电容器

北京中诺课程 2024-03-29 00:11:18

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定义及分类

半导体陶瓷电容:半导体陶瓷电容分为表面型和晶界层型两种类型。

表面型半导体陶瓷电容器(SBBLC)是指:瓷片本体已半导化,然后使其表面重新氧化而形成很薄的介质层,之后再在瓷片两面烧渗电极而形成电容器。

晶界层型半导体陶瓷电容器(GBBLC)则是:沿着半导体化的瓷体之晶粒边界处形成绝缘层,再在瓷片两面烧渗电极,因而形成多个串、并联的电容器网。

两者区别:

从成分与结构上看,两者之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铁电体BaTiO3为主成分,介质层主要位于陶瓷体的表面;

后者则以顺电体SrTiO3为主成分,介质层则基本位于瓷体内各个颗粒的表面。

两者工艺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就电性能而论后者优于前者。SBBLC虽有比体积电容较大、工艺较简单和价廉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介质损耗偏大、工作电乐偏低、绝缘电阻较小、电容值随温度变化较大及弛豫频率过低等。GBBLC的研制成功及产业化,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前者的不足之处。

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工艺

1.表面型半导体陶瓷电容器

通常用挤制法成型,将施主掺杂的BaTIO3基陶瓷材料制成的瓷片,在1280~1380°C大气条件下饶结,获得均匀细晶瓷体和良好的介电性能,然后在1000~1100°C还原气氛下,使之半导化,形成氧缺位的n型半导体,成为半导体瓷片,继而在900~1000°C的氧氛围中进行再氧化.在半导体瓷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约10~20μm)氧化介质层,然后在瓷片两面印刷专用银浆,经800~850°C烧渗形成电极,从而构成电容器主体。

2.晶界层型半导体陶瓷电容器

GBBLD的工艺,最早是在以SrTiO3为主晶相的瓷料,在≥1400℃高温的还原炉中半导化,然后再在略低的温度下作二次氧化处理,使其形成介电绝缘壳层。人们觉得太麻烦,便发展了高温一次烧成法和低温一次烧成法。

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的应用

广泛用于通讯、计算机、电视机、音响、电子玩具以及所有不需或不能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的各式各样电子产品中。

0 阅读:0

北京中诺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