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iPhone,为何只要4499

张书乐 2025-02-20 08:34:53

垂涎国补,苹果突然发新机了。

还是支持苹果智能的最便宜机型。

为何价位设定在4499元?

当地时间2月19日,苹果发布了一款廉价版iPhone机型iPhone 16e,售价仅599美元,较iPhone 16手机799美元的起售价格便宜了200美元,

但同样可以支持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使用图像生成和通知摘要等功能。

据苹果中国官网介绍,iPhone 16e售价4499元人民币起。2月21日晚9点接受预购,2月28日正式发售。

此前苹果发布的廉价版手机被命名为iPhone SE。

但iPhone SE在过去几年里的销量连年下滑。

所以这次改名了……

01 苹果在自救!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iPhone SE机型销售额占iPhone总收入的比例已从2016年首次推出时的10%下降到2024年的1%左右。

苹果希望使用新的命名来重振廉价版iPhone的销量,因为它可以为苹果的生态系统吸引新客户。

数据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的季度中,苹果的iPhone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

有媒体在苹果官网查证了解到,个人消费者前往授权线上门店、授权专营店等渠道,最高可享受500元的国家补贴。

这意味着,最低4000元左右即可入手这款全新的iPhone 16e。

近期推行的 " 手机国补政策 " 覆盖 6000 元以下机型,iPhone 16e 恰好位于补贴范围内。

参考此前 Android 手机的国补案例,消费者选购 iPhone 16e时可享受最高 500 元补贴,最终到手价有望降至 4000 元以内。

这一价格直接杀入 Android 中端机腹地,凭借苹果品牌溢价和生态优势,iPhone 16e将成为 " 性价比果粉 " 的首选。

此前,苹果已经吃了一波国补的红利。

独立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称,在华为、小米等一众国产厂商的激励竞争下,iPhone在中国销量爆冷:苹果去年第四季度销量同比下降了18.2%,这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的重大挫折。

在2023年第四季度,iPhone还是中国最畅销的手机,但一年后,苹果却把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华为。

在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下滑至第三位。

02 新机为何定价4499元?

1月20日,手机国补正式上线。

目前苹果手机部分主力机型大部分都能享受国家补贴,包括iPhone15、iPhone16等。

有消费者通过国补下单了一台内存256G的iPhone16,价格为5499元。对比美国市场,国补后的iPhone16是全球最低价,成苹果最“香”机型。

苹果为何垂涎国补?

手机等购新补贴政策落地即将满月,如何评价其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

这一政策对手机制造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销售渠道等环节带来了哪些具体变化?

国补之后,是否会消费透支?

对此,极目新闻记者李贤诚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一直在降价的苹果,发现国补真香,所以才突发新机。

看其价位设定在4499元,就可以发现端弥。

手机国补按照6000元以内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关键在于,每件产品补贴不超过500元。

500元除以15%,约等于3333元。

也就是说,买更贵的手机,还是补500元;买更便宜的享受不足500元补贴。当购买的手机价格约3333元时,可以拿满500元补贴,立享85折购机。

而对于苹果而言,4999-500=3999,这个正好踩在3千元档次的价格,会让消费者心动不已。

很显然,国补政策将成为iPhone销量爆发的重要推手。

不得不说,国补对整个消费的促进作用极大。

03 国补改变了谁?

关注性价比的国人,通过“心算”(内心精算),用钱包投票,充分显示出了国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间接推动了消费市场更多的让利促销行动。

同时,6千元以内手机享受“国补”,对产业链形成了三重利好:

一是国补成为灵魂砍价。

让不少主流中高端手机的价位直接降低到6000元以下,让用户的选择范围扩大、手机品质升级成本降低。

进而让搅动了各类机型的价格更加“亲民”,走量促销,也激活了手机产业链的活性。

二是国补引发更多补贴。

苹果推出廉价机,就是最新例证。

有了国补的推动,整个手机渠道都进入了“补贴大战”。

厂商让利、店铺让利、渠道让利,进一步激活了消费热情,也激发了手机厂商推出更多机型,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动能。

三是国补引发连锁反应。

手机国补的火热,也引发整个数码家电行业加入促销的积极性。

手机作为数码产品中最全民化的领域,其国补过程中的火热和各平台的自选动作,都给整个数码家电行业打了个样,也可以刺激“跟风”。

至于消费透支问题,则无须过分担心。

补贴确实可能带来一定的提前消费。

但相应手机数码产品本就有快速迭代的产业刚需,只要相关厂商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后续会有更多新的消费者乐意购买“新机”。

不继续搞创新,大家都差不多的话,你凭什么吸引人?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1 阅读:353

评论列表

解压生活

解压生活

9
2025-02-20 12:36

只要4499?只要?

张书乐

张书乐

长期坚持在IT和游戏领域呓语的非权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