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手段,全球都有所耳闻。莫迪政府立志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初期对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厚待遇,包括莫迪亲自接待和提供各种补贴政策。然而,一旦企业投入资金、建厂运营后,印度政府便开始变脸。他们先是逮捕高管,冠以模糊不清的罪名,随后以安全为由要求外企转让股权,若不同意,便采取冻结资金等手段,让外企难以在印度立足。
继小米之后,VIVO在印度市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2023年底,印度以“洗钱”罪名逮捕了VIVO的3名高管,其中包括2名印度人和1名中国人。审理过程中,印度检方提交了一封信,要求法官单独审阅并作出裁决。尽管涉及暗箱操作,法官最终还是将复印件给了VIVO的律师,但禁止其公开。随后,印度政府要求VIVO将51%的股权出售给塔塔集团,以实现“本地化运营”。
实际上,VIVO在进入印度市场时,已经实现了本土化,不仅在印度建厂,还雇佣了大量当地员工。印度政府的所谓“本土化”,不过是抢夺VIVO股权和技术转让的借口。但在今年6月,由于苹果公司的强烈反对,塔塔集团收购VIVO股权的计划可能流产。苹果担心这会影响其在印度的业务,也不愿看到塔塔集团垄断市场,从而减少自己的话语权。
由于印度政府的不当行为,过去7年里,有2783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关闭业务。去年上半年前三个月,就有550家公司迅速撤离。印度被视为跨国企业的“坟场”,恶劣的营商环境让亚马逊、可口可乐、迪士尼等企业栽跟头。即便是美国首富马斯克,也在访问印度后不再提及投资事宜,印度的投资环境可见一斑。
早期,由于印度廉价的劳动力,许多制造企业纷纷赴印建厂,如纬创和富士康。但最终,纬创撤离,富士康回流。当地工人的素质和频繁的停电问题,使得追求良品率和工期的工厂难以承受,亏损成为常态。最终,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在印度的业务,转而在中国巩固根基。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指出,印度想成为亚洲新的制造业中心,但首先需要超越的是越南,而非中国。印度软件巨头公司联合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也表示,印度的制造业远不如中国,想取代中国,想法过于大胆。
印度政府并非不了解这些现状,但为了给民众描绘美好的未来,仍需做出一副“前景光明”的样子。尽管文盲率高达40%,但在贫富差距和种族制度下,多数民众仍然对此抱有信心。然而,没有技术和知识,所谓的“人口红利”不过是“人口灾难”的另一种说法。
印度是个无赖国家,投资印度需谨慎。
我所在的公司现在看见印度人就俩字“不卖”,只要和印度沾边的他说啥也是不卖
vivo是美资技术,中国出营销,买一台美国抽成大半,又不是中国全资本土企业,赚了钱都不入中国社会,不要用汉字发表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