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最新的剧情中,老吴与女儿姗姗再次闹出了矛盾。从表面上看,要不要给庄超英拜年是父女俩陷入争论的直接原因,然而真正的焦点却是小军的未来。
眼看着中考将近,吴小军的人生也到了十字路口。作为姐姐,吴姗姗曾经踩过雷、入过坑,她被父亲强行篡改了志愿,最终只能屈就于乡村小学。有了自己的前车之鉴,姗姗打心眼里希望弟弟能够上高中、考大学。
姗姗既有血的教训,也有见识傍身,因此她才会为弟弟的未来提前谋划、铺路架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父母而言,一时的短视,往往会葬送孩子的一生。老吴是个底层的车间工人,他一无见识、二无格局,思想狭隘、目光短浅的局限性在所难免。当初,姗姗的学习成绩比图南还要优秀,因为老吴的一念之差,被强行改了志愿、上了中专,从此只能在栖身于穷乡僻壤的三尺讲台之上。在闺女被分配到乡村小学之后,悔不当初的老吴曾找到庄超英,希望他能够施以援手,走后门、托关系把姗姗调回城区。只是,在国家政策、时代洪流面前,庄老师也爱莫能助。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今,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同样的剧情,儿子小军变成了主演。按照常理,再蠢的人也不会两次掉进同一个粪坑。有了姗姗的反面教材在前,吴建国无论如何也得支持儿子考高中、上大学。诡异的是,在这道送分题面前,老吴再次选择了错误答案——他依旧坚持让小军让中专,中专不行就技校。总之,只要不上高中,他上什么都行。对此,老吴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自家的条件不好,供养大学生难度不小,而且上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就业工资不高。相比之下,中专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收入稳定、旱涝保收,简直是吊打高中的存在。所以,儿子上中专有前途、没毛病。老吴的说法条理清晰、逻辑自洽,如果不是姗姗读过书、上过学,差点就被父亲的这一套神论给洗脑了。只是,假的真不了。老吴这话也就骗骗自己,忽悠不了别人。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大学一直都是包分配的。和被下放到基层的姗姗们不同,当时的大学生,工作国家管,人均铁饭碗,无论是职业前景还是收入水平,远非中专师范、乡村教师们可以碰瓷的。既然上大学有万般的好,老吴为什么偏偏就不让一双儿女考高中呢?答案很简单——这一切都是张阿妹的主意。当年,姗姗被篡改志愿,小巷里面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都是张阿妹的意思;如今,老吴坚持让儿子考中专、上技校,嘴上说是两口子商量的结果,但是不用细想,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依然是张阿妹的主意。毕竟,在吴家,张阿妹才是唯一的女皇,而吴建国不过是她手中的提线木偶。张阿妹之所以死活不愿意让珊珊、小军这对姐弟上高中,是因为她的私心在作祟。曾经的姗姗与小敏,年纪相仿、成绩悬殊。如果没有意外,同年毕业的两人,将会在走出南辕北辙的人生轨迹。小敏进入技校,毕业后进入棉纺厂工作;姗姗考进一中,高考后继续就读大学。从局外人的视角看来,对于两人而言,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再好不过。但是,张阿妹却并不这样想。古往今来,后妈是个十分不好当的角色。由于一无血缘、二无陪伴,继子、继女们对继母有一种天生的敌意。在吴家,姗姗和小军对张阿妹保持着应有的尊重,但是这位恶毒的后妈却并不领情,她甚至连端水这样的表面功夫都不屑去做,而是时时处处将姗姗、小军视为三等公民。张阿妹篡改姗姗的志愿只有一个目的——避免亲生女儿小敏来供养帮扶姗姗。她的心里横着一笔账——假如两人都上中专、技校,那么两人将同年毕业、同时就业。如此一来,姗姗在乡村任教,小敏在厂里上班,两人都有美好的未来。但是,假如小敏提前上班、更早就业,而姗姗地选择上高中、考大学,那么吴家需要举全家之力来供养大学生。如此一来,小敏就需要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被上大学的姗姗拖累。张阿妹为了不愿意让女儿付出,所以只能牺牲姗姗的前途。几年之后,临近中考的小军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小军如果要坚持考高中、上大学,那么两个姐姐无疑会将会是肩负起供养弟弟的重任。此时的吴家,姗姗虽然是人民教师,但是收入少;小敏栖身发廊,反而挣得多;吴建国、张阿妹无力独自供养大学生,因此“扶弟魔”的重任大概率还会落在小敏的肩上。张阿妹看得清楚、算得明白,她不愿意让女儿当冤大头,因此,小军的未来只能被中专、技校锁死。毕竟,姗姗、小军不是她的骨肉,她才不会在意两人的未来。张阿妹虽然可恶,但吴建国更加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