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董必武各推荐一人进黄埔军校,1个流芳百世,1个让人不齿

赵婧瑶说历史 2024-12-24 14:25:25
黄埔军校:革命的摇篮

有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代黄埔人,半部近代史。”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诞生于国共合作这一历史洪流之中,肩负着为中国革命培育杰出军事人才的重要使命。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孙中山先生在经历了一次次军事上的失败后,深刻认识到国民政府必须要有自己军队的重要性。在苏联的援助下,黄埔军校得以创办。

这是一所群英荟萃的学府,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位元帅、3位大将及9位上将。而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军校的师生中有近40人荣获上将军衔。

毛主席与董必武先生曾先后各自看中两位青年进入该校深造,然而,这两位青年的命运轨迹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而名垂青史,成为了后世广为传颂的传奇人物;另一位则因个人利益、恶行昭彰而声名扫地,成为了众人唾弃的对象。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位青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蒋先云:流芳百世的传奇

1924年,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蒋先云以“所有科目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开启了他的革命征程。

蒋先云自幼聪慧,勤奋好学。

他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期间,就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成为湘南学生运动领袖,颇得毛泽东的赞赏。

考入黄埔军校后,蒋先云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考试,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

蒋先云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组织革命活动。

他与陈康、李之龙等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重视军事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书记。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具有国共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第一个公开声明脱离国民党。

当蒋介石的反动面目暴露以后,蒋先云通电全国成立反蒋委员会,声讨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武汉各界成立“反蒋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主席,蒋先云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讨蒋演说,表明与蒋介石彻底决裂的坚定立场。

1927年,第二次北伐战争中,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领全团官兵向河南进发,征讨奉系张作霖。

在5月28日攻打临颍的战役中,蒋先云亲临前线率部冲锋,三次负伤,三次奋起。

他左足中弹,不许士兵救护,包扎伤口后继续战斗;第二次负伤仍高呼“我已受伤,你们要死战勿退”;第三次负伤,炮弹片炸断了他的腰皮带,穿入腹腔,流血不止,但他仍挺身奋力高呼“冲呵!杀呵!前进!前进!”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周恩来在武昌主持召开追悼会,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刊登悼词,说蒋先云的死,“不但足以表示无产阶级之战士能勇敢忠诚地为革命而牺牲,而且使一般的革命党人都应以他为模范。”

蒋先云用他的生命诠释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流芳百世。

贺衷寒:让人不齿的转变

贺衷寒在早期也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展现出热血青年的风貌。

1920年,他参加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对共产主义充满向往。

然而,1921年他受中国共产党派遣,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会议时,与张国焘发生冲突。

张国焘脾气暴躁、性格乖张,喜欢弄权,处处以团长身份训人。

一次因小事,张国焘以开除相威胁,当时贺衷寒才21岁,年轻气盛,毫不示弱,双方矛盾激化。

回国后,张国焘向陈独秀告状,以目无组织的名义将贺衷寒开除团籍。

这一事件让贺衷寒对中国共产党的hao感一扫而光,再加上他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于是他转而报考黄埔军校,追随国民党。

贺衷寒进入黄埔军校后,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口才,很快成为黄埔学生的精神领袖之一。

他与陈赓、蒋先云并称为“黄埔三杰”,当时盛传“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也灵不过陈赓的腿”。

但贺衷寒野心勃勃,在黄埔军校期间,他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陈赓等人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针锋相对。

蒋介石虽欣赏贺衷寒的才华,但深知他野心极大,怕难以驾驭,因此一直未给予他足够权力。

1932年初,蒋介石成立“中华复兴社”,贺衷寒虽有能力,却未被任命为书记,只担任常务干事。

然而,贺衷寒不在其位却谋其政,实际掌握着复兴社的大权。

他的野心让蒋介石忌惮,没过多久,书记之位又被他人取代。

西安事变爆发后,贺衷寒无视宋美龄和平解决的主张,加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阵营。

他盘算着若打赢可救驾立功,打输可拥兵自立。

但蒋介石安全返回后,对他破口大骂,并将他踢出权力中心。

此后,贺衷寒虽被任命为“交通部长”等职,但一直未被重用。1972年5月,贺衷寒郁郁而终。

贺衷寒一生聪明有能力,却因野心太大,让人不齿,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历史的审视与思考

蒋先云与贺衷寒,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最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蒋先云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始终坚定地追随共产主义信仰。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或诱惑,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在蒋介石的拉拢与威逼面前,他毫不退缩,毅然与反动势力决裂,坚守自己的信仰。

相比之下,贺衷寒虽然早期也曾怀有革命的热情,但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他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放弃了最初的信仰,成为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信仰是人生的灯塔,它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赋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只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才能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站稳脚跟,不被风浪所左右。

0 阅读:0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