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媒BBC推出了纪录片《中国制造2025》。与之前报道中国的画风完全不同,BBC很罕见的没有添加灰蒙蒙的“阴间滤镜”,画面看上去十分清爽,充满积极向上的感觉。此外,在纪录片中,中国大城市的镜头不少,高耸的大厦,人流如织的景点,共同映衬出中国的繁华景象。
在报道中企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成绩时,BBC不仅如实客观报道,还不吝赞美之辞。这一点更为罕见,因为往常BBC在报道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时,一般会使用春秋笔法,夹带私货。
在历数中企取得的成绩时,BBC仅提到一处缺点,目前中国存在芯片制作的短板。不过,BBC并未大书特书,只是一笔带过,并将其归咎于美国联合盟友发动的芯片制裁。
在纪录片结尾,BBC主持人总结道,《中国制造2025》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圆满成功。取得这一瞩目成绩的背后,与中国政府的耐心与长期规划有着一定关系。
以往BBC对于批评中国体制有很深的执念,如今开始给予正面积极评价,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为何BBC在报道中国这件事上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据马斯克转发的一则贴文,美国国际开发署在30个国家支持了6200名记者、707个新闻机构和279个媒体行业的民间社会组织。
特朗普和马斯克都认为,纳税人的钱被浪费了,不应该投入巨资用于海外资助。因此,特朗普政府计划将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员工总数从目前的10000多人裁撤至294人。其中非洲局只有12名员工,亚洲局只有8名员工。
美国国际开发署遭到裁减后,BBC发布了一则文章,称BBC受到美国政府资金暂停的影响,这笔资金约占年度收入的8%。
结合上述事件来看,BBC盛赞《中国制造2025》,很可能与马斯克大幅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有着一定关系。由于被美国政府“断粮”,BBC对抹黑中国不再像往常那样积极,转而归回媒体本真,如实客观报道与中国相关的新闻。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以往外媒对中国的批评,并非是奔着为了中国变得更好的目的而去,有的是拿钱职业抹黑,有的是为了迎合对华不友好势力。
面对铺天盖地的攻击,幸好中国保持了定力,并未因为外媒言论而改变政策。事实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不仅取得瞩目成绩,同时还吸引了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纷纷向中国看齐,比如近日特朗普夸赞中国在教育方面就做得很好。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盲目效仿追随别国政策,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要依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策略,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要因为别人三言两语就改变想法和决定。
Leo
BBC这是在向马斯克和特朗普施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