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为何年轻人不愿种地,立志投身农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老七闲谝 2024-01-19 20:37:18

文/老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的《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深刻揭示了这一问题。报告显示,随着全省撂荒地面积显著下降,如何吸引更多人投身农业,尤其是年轻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中指出的撂荒地面积的大幅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相关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调研同时揭露了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问题,以及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农业的多重原因。这些原因包括生产成本的上升、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社会化服务的滞后、年轻劳动力的外流、人才的短缺、信贷融资的困难以及补贴水平的相对较低。

年轻一代不愿意种地的核心困境在于农业的低收益和高风险。随着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好薪酬和更现代化工作环境,对比之下,农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此外,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有更有挑战性和成长空间的职业,而非传统的农业工作。传统农业工作的艰辛和季节性,以及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使得年轻人转向其他行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陕西省的农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乡村人才的外流,如何保持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如何让年轻一代重回田野,成为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首先是通过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包括提高土地流转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强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其次是调整财政支农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补贴效应,激励更多的农户和经营主体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第三是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是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提升农技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创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持,社会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让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行业,让年轻人看到在农业中发展的可能性和前景。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调研报告为中国其他省份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农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仅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也对于全球的粮食市场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细致的调研,精准的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能够迎接新的春天,并成为更多年轻人的理想选择。

0 阅读:4

评论列表

游客

游客

1
2024-01-20 15:53

意义很重大,你去

老七闲谝 回复 01-21 10:07
有地的话真想去

老七闲谝

老七闲谝

老七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