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来自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十多位学生在凌波门景区旁汇报作业,三位评委老师现场进行评审,引来不少游客围观旁听。
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老师徐腾介绍,因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正好位于凌波门栈道附近,在和其他老师商讨之后,决定就在题目现场做一次室外评图,“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三个创作奖,想让学生们有一些新鲜的体验。”徐腾说,“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生在凌波门旁汇报作业。图/受访者提供11月6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类大二学生李同学告诉记者,此次课程汇报是本专业第八周的结课作业,现场布置了展板,同学们各自分享了自己对于凌波门文创驿站的设计思路。
李同学称,第一次在公共场所里做汇报很紧张,但她认为这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建筑专业不仅是要设计出作品,还需要把设计的作品推销出去。”
任课老师徐腾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都很紧张,但也有一些同学能够很快地适应。
“他们讲着讲着就兴奋起来,沉浸在自己的构想当中。”他认为,现场评图的氛围和教室是完全不一样的,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会发生。这次,就来了不少游客围观旁听,甚至还有游客主动加入学生的汇报。
学生在展板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图/受访者提供“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徐腾老师称,作为一名建筑师,在施工现场时,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学生如何处理突发状况,如何快速作出判断和决策,如何应对外界带来的压力,这些都是在室内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
参与现场评图的李涛老师表示,建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建筑师要走进田间地头,那建筑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到现场去。”
他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在建筑行业从业多年。他表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到社会上后,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甲方”,如规划局的领导、医院的领导。“早一点面对社会的复杂情况,也是让学生尽早适应步入社会的模式。”
李涛建议,这种形式可以保持下去。在本学期第八周之后,他打算带领学生到菜市场去汇报。“下一次更加注重学生对周边建筑的日照、采光、交通的观察,甚至是摊主的个人情绪、出货和进货的通道。”他还提出,评图人不仅仅是让学校的老师来担任,还可以邀请菜市场的摊主加入进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在校园之外结合具体的场景来开展教学活动值得提倡。他鼓励学习场景多元化,课堂也可以放在社会的舞台上。“学校的教学不能只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而是应该以社会和生活为中心。”他说。
九派新闻记者 符程郡 蔡晓萱
编辑 曾金秋
这叫穷则变,至于是不是变则通?只有留待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