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3月29日,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与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电动化成果显著,持续巩固领先优势
陈清泰回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国通过提前布局国家战略和精准施策,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千万辆大关,标志着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驱动的稳定发展阶段。他认为,这一成就是中国科技与制造业水平跃升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巩固电动化领域的领先优势,陈清泰提出五大关键举措:坚持国家战略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稳定产业发展预期;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重点突破全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充电网络、金融保险、电池回收等配套环节;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减碳效益;构建全球化服务体系,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智能化转型加速,跨界融合势在必行
展望汽车产业下半场时,陈清泰特别强调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快速渗透,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重构过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以上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他认为,未来几年,新售出的乘用车中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全面普及。面对这一趋势,陈清泰表示:“在如此复杂的技术变革面前,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挑战,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才是制胜之道。”他观察到,全球产业界正加速布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领域,竞争焦点已明显向智能化方向转移。
为推动智能化发展,陈清泰提出三大建议:
1.完善制度设计,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标准制定;
2.打破行业壁垒,构建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3.突破“卡脖子”技术,重点攻关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
陈清泰强调,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夯实电动化先发优势;另一方面要加速智能化转型步伐。他特别指出,在AI技术重构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唯有通过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才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