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半夜盖房,总是倒塌,路过的道士:房下都是骨头啊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今儿个咱们就聊聊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一桩奇事。
这事儿发生在宋朝年间,地点呢,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小镇,名叫柳溪镇。
柳溪镇四面环水,小桥流水人家,风景如画,但镇上的人们却时常被一件怪事困扰。
柳溪镇上有位姓李的屠户,人称李大壮。
这李大壮膀大腰圆,力大无穷,每天杀猪宰羊,从不喊累。
他为人豪爽,乐善好施,因此镇上的人都很喜欢他。
可最近一段时间,李大壮却遇到了一件棘手事儿,这事儿还得从他半夜盖房说起。
李大壮家原先的房子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便漏水,冬天寒风直灌,实在难以居住。
李大壮一合计,决定把老房子推倒重建。
这事儿要是搁在平时,也就是个把月的事儿。
可偏偏这李大壮有个怪癖,他喜欢在半夜时分动工,说是夜深人静,没人打扰,干起活儿来格外顺手。
镇上的人也都理解,毕竟屠户这行当白天忙碌,半夜动工也算是图个清净。
然而,怪事就在这时发生了。
李大壮请了镇上的工匠,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半夜时分准时动工。
头一天夜里,地基刚打好,第二天清早一看,却莫名其妙地塌了。
李大壮以为是工匠手艺不精,或是材料出了问题,于是又换了批工匠,重新备料。
结果,第二天一看,还是塌了。
如此反复,接连几天,地基打了塌,塌了打,把李大壮急得满头大汗。

这事儿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大伙儿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
有的说是李大壮得罪了土地公公,有的说是他杀了太多生灵,惹怒了上天。
李大壮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心里直犯嘀咕:我这人一生光明磊落,从未做过亏心事,咋就盖不起个房子呢?
就在李大壮一筹莫展之际,这天夜里,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路过柳溪镇。
这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手持一根青铜拐杖,背上背着一个破旧的布袋。
他行至李大壮家门前,见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便停下脚步,问明缘由。
李大壮见这道士气度不凡,心中生出一丝希望,连忙将道士请进家中,备上茶水,将这几天发生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
道士听完,眉头紧锁,沉吟片刻,道:“贫道观你面相,并无凶兆,此事必有蹊跷。
今夜子时,贫道与你一同前往工地,看个究竟。”
李大壮一听,心中大喜,连忙应允。
当夜,月黑风高,镇上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
李大壮和道士悄悄来到工地,只见工地上一片寂静,只有几盏灯笼在风中摇曳。
道士手持拐杖,围着地基缓缓走了一圈,忽然停下脚步,眉头紧锁,低声说道:“房下都是骨头啊!”
李大壮一听,心中一惊,忙问:“道长,这话从何说起?”
道士叹了口气,道:“此地原本是一片乱葬岗,后来才填平建了镇子。
你家的地基恰好打在了一片古坟之上,这些亡魂不得安息,故而作祟。
要想盖起房子,必先超度这些亡魂,让他们得以安息。”
李大壮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心中暗自懊悔:早知如此,当初选地基时就应该请个风水先生看看。
他连忙向道士求救,问道:“道长,可有破解之法?”
道士点点头,从布袋中掏出一叠黄符,道:“今夜贫道将做法超度亡魂,你需准备些纸钱、香火,还有一只大公鸡。”

李大壮一听,连忙吩咐家人准备。
不一会儿,东西备齐,道士便开始做法。
只见他手持黄符,口中念念有词,围着地基走了一圈又一圈。
突然,他猛地一跺脚,将手中的黄符贴在地基上,大喝一声:“魂归地府,安息去吧!”
话音刚落,只见地基下隐隐传来阵阵呜咽之声,仿佛有无数的亡魂在哭泣。
紧接着,一阵阴风吹过,工地上顿时弥漫起一股淡淡的烟雾。
道士见状,连忙点燃纸钱和香火,将大公鸡杀死,将鸡血洒在四周。
这一番折腾下来,已是东方泛白。
道士收完法,对李大壮说道:“今夜亡魂已得超度,明日你再动工,房子自会稳稳当当。”
李大壮一听,心中大喜,连忙向道士道谢。
道士微微一笑,道:“善哉善哉,贫道云游四方,只为积德行善。
你今后行事还需多积阴德,方能逢凶化吉。”
说罢,道士转身离去,消失在晨雾之中。
李大壮望着道士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第二天,他再次请来工匠,半夜动工。
这一次,地基打得稳稳当当,再未倒塌。
房子很快便建成了,高大宽敞,结实牢固,成了镇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李大壮一家搬进新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他并未忘记那位道士的恩情,时常在镇上宣讲道士的善行,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方能安居乐业。
这事儿也在镇上流传开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几年后的一天,李大壮在镇上赶集,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在围观什么。
他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汉倒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布袋里装着一些黄符和法器。
老汉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口中不停地念叨着:“魂归地府,安息去吧……”
李大壮一看,心中一惊,这不是当年那位道士吗?
他连忙上前扶起道士,问道:“道长,你这是咋了?”
道士一看是李大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黯淡下去。
他叹了口气,道:“贫道云游四方,积德行善,不想近日遭遇强敌,身受重伤,逃难至此。
贫道自知命不久矣,只求你能将贫道的遗体葬在那片乱葬岗上,让贫道得以安息。”
李大壮一听,心中悲痛万分,连忙应允。
他将道士背回家中,请来镇上最好的大夫为其诊治。
然而,道士的伤势过重,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
李大壮按照道士的遗愿,将其遗体葬在了那片乱葬岗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云游道士之墓”。
从此以后,李大壮更加坚信积德行善的重要性。
他时常教导子孙后代,要铭记道士的恩情,多做善事,广结善缘。
而那片乱葬岗,也再未发生过怪事。
镇上的人们也都知道了道士的事迹,纷纷前来祭拜,祈求平安。
这事儿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至今仍在柳溪镇流传。
每当夜幕降临,镇上的老人们便会围坐在一起,讲述着这段充满东方道家玄幻色彩的故事。

而李大壮和道士的恩情,也成为了镇上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
咱们今儿个的故事就讲到这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咱们下回再见!
那道士的墓立在了乱葬岗,成了镇上人心中的一块圣地。
每到清明时节,李大壮都会带着家人,还有镇上的百姓,去祭拜那位道士。
大家伙儿都会带些纸钱香火,嘴里念叨着道士的好,祈求他保佑柳溪镇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李大壮也从一个壮小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儿。
他的几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也围在了他的膝下。
李大壮时常会抱着孙子孙女,给他们讲述那段道士半夜超度亡魂,帮他盖起新房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敬畏的光芒。
李大壮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自己的一段经历,更是柳溪镇的一段传奇,得让后人记住,传下去。
然而,岁月不饶人,李大壮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感觉胸口闷得慌,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着。
他知道,自己怕是撑不过今晚了。
于是,他把几个儿子叫到床前,交代了后事。
“儿啊,爹这一辈子,没啥遗憾的。
就是有一件事,爹得跟你们说。
那道士的墓,你们得给我看好喽,那是咱们家的恩人,也是咱们柳溪镇的恩人。
将来你们死了,也得埋在那一片,跟道士做个伴儿。”李大壮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几个儿子连连点头,含着泪答应了。
李大壮见状,心里头稍微踏实了些。
他又吩咐了几句,便闭上眼睛,安详地去了。
李大壮死后,几个儿子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道士的墓旁。
镇上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前来吊唁。
大家伙儿都知道,李大壮是个好人,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的死,让镇上的人们都感到惋惜和悲痛。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过了几十年。
柳溪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原来的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
镇上的人们也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对那位道士的敬仰和感激。
每到清明时节,大家伙儿还是会带着纸钱香火,去祭拜那位道士和李大壮。
这天晚上,镇上的老王头正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喝酒。
老王头是个酒鬼,也是个话痨。
他喝了两口酒,便开始跟邻居们唠起了嗑。
“你们知道吗?
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那位道士了。”老王头神秘兮兮地说道。
“哦?
梦见道士啥了?”邻居们一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问道。
“梦见道士跟我说,他在那片乱葬岗下头,发现了一条龙脉。

那条龙脉被镇住了,所以咱们柳溪镇这些年才这么太平。
他说,将来要是有人能解开那个镇物,柳溪镇就能飞黄腾达,出大官,发大财。”老王头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真有那么回事儿。
邻居们一听,都愣住了。
他们知道老王头爱喝酒,爱吹牛,但这次说的话,却让他们心里头犯起了嘀咕。
难道,那片乱葬岗下头,真的有一条龙脉?
这事儿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
有的说是老王头喝多了,胡言乱语;有的说是真有那么回事儿,得找个高人去看看。
这天,镇上来了一个神秘的老头儿。
他穿着一身道袍,手里拿着一个罗盘,自称是风水大师。
老头儿在镇上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道士的墓前。
他盯着墓碑看了半天,又拿出罗盘测了测,嘴里念叨着什么。
镇上的人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老头儿。
只见老头儿忽然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不错,这里的确有一条龙脉。
但是,被一件镇物给镇住了。
要想解开镇物,必须找到那件东西。”
“啥东西?”镇上的人们一听,都急了,连忙问道。
老头儿看了看大家,神秘一笑,说道:“那件东西,就在李大壮家的老宅子里。
你们回去找找看,应该能找到。”
镇上的人们一听,都愣住了。

李大壮家的老宅子,不是早就拆了吗?
咋还能找到东西呢?
不过,大家伙儿还是半信半疑地回了家,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镇上的张老汉就找到了那件东西。
那是一块黑色的玉佩,上面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张老汉拿着玉佩,找到了老头儿。
老头儿一看玉佩,眼睛一亮,连忙接过来仔细端详。
他看了半天,才点点头说道:“不错,就是这块玉佩。
它是那条龙脉的镇物之一。
要想解开镇物,还得找到另外一件东西。”
“啥东西?”镇上的人们一听,又急了,连忙问道。
老头儿神秘一笑,说道:“另外一件东西,就在那片乱葬岗下头。
你们得挖开坟墓,才能找到。”
镇上的人们一听,都愣住了。
挖开坟墓?
那可是大不敬啊!
但是,一想到能解开镇物,让柳溪镇飞黄腾达,大家伙儿还是心动了。
于是,镇上的人们凑了一些钱,请来了几个壮小伙儿,拿着铁锹和锄头,来到了那片乱葬岗。
他们挖开了道士的坟墓,又挖开了李大壮的坟墓,最后终于在李大壮的棺材底下,找到了一块金色的令牌。
那块令牌上刻着一条金龙,龙头向上,龙尾向下,仿佛要腾飞而起。

镇上的人们一看,都惊呆了。
这就是那件东西?
这就是解开镇物的关键?
老头儿拿着令牌和玉佩,来到了乱葬岗的最高处。
他闭上眼睛,嘴里念叨着什么,忽然猛地睁开眼睛,将令牌和玉佩高高举起,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地开始颤抖起来。
镇上的人们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见乱葬岗上突然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一股强大的气流从里头涌了出来,直冲云霄。
那股气流在空中盘旋了几圈,最后化作了一条金色的巨龙。
那条巨龙在空中飞舞着,发出震耳欲聋的龙吟声。
镇上的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只见那条巨龙忽然低下头,朝着老头儿点了点头,仿佛是在感谢他。
然后,它又抬起头,朝着天空发出一声长啸,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老头儿看着巨龙消失的方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过头来,看着镇上的人们,说道:“好了,镇物已经解开了。
柳溪镇从此以后,就要飞黄腾达了。”
镇上的人们一听,都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知道,这都是那位道士的功劳。
要是没有他,他们怎么可能找到那件东西?
怎么可能解开镇物?

怎么可能让柳溪镇飞黄腾达?
于是,大家伙儿又凑了一些钱,在道士的墓前立了一座更大的石碑。
石碑上刻着道士的画像和事迹,还有柳溪镇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感激。
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镇上的老人们还是会围坐在一起,讲述着那段充满东方道家玄幻色彩的故事。
而那条金色的巨龙,也成了柳溪镇人们心中的一个神话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