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填仓节”,提醒:1要填,2不空,3要吃,五谷丰财源广

我的新聊社会 2025-02-18 09:40:39

正月二十“填仓节”,提醒:1要填,2不空,3要吃,五谷丰财源广

高尔基曾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而在正月二十这一天,我国民间传统中有个重要的节日——填仓节,也叫天仓节,这是人们对于劳动、丰收和财富的美好祈愿。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正月二十为教“填仓节”,有的地方也叫天仓节

填仓节,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的日子,也是祭祀仓神的节日。据说,填仓节起源于上古时期,与黄帝的祭天活动有关。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一个祈求丰收、富裕和吉祥的节日。在民间,填仓节有正月二十和二十五两个日子,具体日期因地域而异。在北方地区,多以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而在南方地区,则以正月二十为填仓节。

填仓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财富的日子,更是一个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勤劳美德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劳动和丰收的尊重与祈愿,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古书关于正月二十填仓节的记载

在古书中,关于填仓节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描述:“二十日,曰小填仓,二十五日,曰大填仓。”这说明在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已经有了填仓节的习俗,并且分为小填仓和大填仓两个日子。

而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也有关于填仓节的记载。例如,在《遵化通志》中,就有“二十日,为填仓节”的说法。这些记载都表明,填仓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古时候,填仓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祀和庆祝活动。人们会在家里或庙里摆上香案,供奉各种祭品,祈求仓神保佑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同时,还会进行各种习俗活动,如填仓、打囤、吃杂粮等,以表达对丰收和富裕的向往。

正月二十“填仓节”,有哪些传统和讲究呢?提醒:1要填,2不空,3要吃,五谷丰财源广

正月二十的填仓节,是民间传统中祈求丰收和财富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遵循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讲究,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1要填:填穷坑,寓意粮食丰收富裕

在填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填”。人们认为,通过填坑、填仓等活动,可以祈求五谷丰登、粮食丰收。具体来说,就是把家里的米缸或者是米桶把它给填满,寓意着粮食丰收、富裕有余。

在民间,填仓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会在院子里挖一个小坑,然后把粮食、柴草等物品填进去,再用土封好。有的人则会在家里找一个角落,用土堆成一个小仓,里面放上粮食等物品。这些填仓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丰收和富裕的美好祈愿。

2不空:水缸不空,希望财源滚滚而来

除了填仓之外,填仓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讲究就是“不空”。这里的“不空”指的是家里的水缸、米缸等容器不能空着。人们认为,如果水缸、米缸等容器空着,就会招来穷神和晦气,导致家庭贫困和不幸。

因此,在填仓节这一天,人们会把家里的水缸、米缸等容器都填满,以祈求财源滚滚而来、家庭幸福美满。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填仓节当天早早地起床,去河边或井边取水,然后把水缸填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祈求水源充足,更是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3要吃:馒头代表福气钱财,不为吃发愁

在填仓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杂粮饭或杂粮馒头。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吃杂粮可以祈求五谷丰登、粮食丰收。同时,杂粮也代表着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北方地区,人们通常会吃杂粮馒头或杂粮饭来庆祝填仓节。这些杂粮馒头或杂粮饭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富含营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通过吃杂粮馒头或杂粮饭,人们可以表达对丰收和富裕的祈愿,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所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除了杂粮馒头或杂粮饭之外,一些地区的人们还会在填仓节当天吃特定的食物来祈求好运和吉祥。例如,在山西一些地区,人们会吃“仓尖馍馍”,以祈求来年丰收;在河北一些地区,人们则会吃“填仓饺子”,以祈求家庭幸福美满。

正月二十的填仓节,是民间传统中祈求丰收和财富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讲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对于农民来说,填仓节是一个祈求丰收的重要时刻。他们希望通过填仓等习俗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粮食丰收。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粮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只有粮食丰收了,他们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0 阅读:1
我的新聊社会

我的新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